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存款保险制度改变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3)

存款保险制度改变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3)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6月16日10:58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推动银行业创新转型。面对利率市场化、市场准入放开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原有的经营模式难以持续,必须加快创新转型才能适应新常态的要求。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深远影响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下阶段深化金融改革的“稳定器”,对促进银行竞争、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安全有深远的影响。

完善多层次银行体系。截至2014年末,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达到172万亿元,是GDP的2.7倍,而美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仅有GDP的85.6%。相对美国银行业来说,尽管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巨大,但有两个显著不足:一是股权结构单一,国有股份占比高,对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长期存在限制;二是数量较少,截至2013年末,我国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949家,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担保的金融机构为6812家。由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少、股权结构单一,在利率管制背景下,银行经营战略和客户定位雷同,形成金融供给和需求的错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普惠金融得不到有效满足。因此,要像重视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一样重视多层次银行体系建设,重点是发展民营银行,形成股权多元、差异化经营的银行体系。过去,监管部门出于经营风险的考虑对设立民营银行持审慎态度,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恰恰为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提高银行体系效率。与美国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行业集中度逐年下降,五大商业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占银行业资产规模的比重从2008年的51%下降到2014年的41%,平均每年下降1.5个百分点。而美国四大商业银行(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富国银行)占该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的比重目前为54%左右。理论上讲,我国银行业集中度下降会使竞争更加充分。但由于我国银行数量少,导致单体规模偏大,2013年末我国银行业单个机构平均资产规模383.26亿元,美国为21.58亿美元,即使考虑汇率因素,美国单个机构资产规模仅为中国的1/3。我国中小银行偏好做强做大,与大中型银行同质化竞争,反而又导致金融资源向特定领域集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放开民营银行市场准入,会加快金融多元化供给,进而提高整个银行体系效率。

促进中小银行发展。从国际上看,利率市场化以后,中小银行经营行为易于激进,导致风险事件频繁发生。存款保险制度固然有助于防范银行倒闭风险,但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一是中小银行缴纳的保险费率较高;二是可能会出现存款向大银行搬家的情况。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最终实施方案看,在制度设计上较好地规避了上述影响。首先,尽管在保险费率上采取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相结合的原则,但在我国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初期,预计各银行先按统一的基准费率缴纳,而基准费率可能暂设定在万分之二左右,所有投保机构的总保费预计在200多亿元,仅占2014年银行业全部利润总额的1.3%,对银行的财务状况影响有限。其次,存款保险偿付限额的设定,首要考虑的是保证能够覆盖大多数储户,避免出现大规模存款搬家,而我国实施50万元的偿付限额,保障程度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因此,不会出现存款搬家进而冲击中小银行的正常经营。

推动银行业创新转型。面对利率市场化、市场准入放开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原有的经营模式难以持续,必须加快创新转型才能适应新常态的要求。创新转型的具体方向有三:一是表内创新,在资产端适应大客户“脱媒”的趋势,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人金融,在负债端提高主动负债能力。二是表外创新,积极发展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提高综合化经营程度,增加非利息收入占比。三是发展互联网金融,实现线上和线下结合,顺应移动互联时代带来的需求。创新就有风险,不创新就没有出路。所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为银行业创新转型提供保障,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作者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助理、首席研究员。)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保留此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金融信息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