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利率市场化加速 货币政策加快向市场化转变(4)

利率市场化加速 货币政策加快向市场化转变(4)

上海证券报2015年01月21日09:27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近两年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也使我国央行从过去的货币数量调控转向利率调控的必要性日益增强,并且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也为以利率为主的价格型市场化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基础条件,我们必须加快推动我国货币政策从以货币供应量为主的数量型行政性调控机制向以利率为主的价格型市场化调控转变。

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引导社会预期

货币政策透明度近年来成为各国央行实践的一大发展趋势,这一方面可满足社会大众对政策披露的迫切要求,另一方面中央银行本身也可以通过开放信息渠道影响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有利于其政策目标的完成。提高政策透明度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政策的可信度,有助于引导公众形成合理预期,提高市场潜在的效率,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不足。首先,对外公布金融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还不够。其次,虽然央行公布了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相关问题分析报告,但很少公布对于公众在形成预期时最需要的对将来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的预测分析报告。最后,没有统一的对外政策信息公布机制。因此,我国央行必须大力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首先,央行应明确宣布公开市场操作目标利率,公布其统计口径与操作方法。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不能通过直接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方式来影响利率体系。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人民币浮动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健全,金融产品将失去传统的较稳定的定价基准。货币市场利率大幅频繁波动,对金融市场所带来的冲击显而易见。

对于中国人民银行而言,如果货币市场流动性的松紧交替过于频繁,投资者往往只愿意隔夜拆出资金,这就导致在银行间拆借市场上较长期限的资金交投较清淡,从而也不利于形成完整合理的收益率曲线,央行试图通过控制短端利率影响长端利率和贷款利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很难奏效。因此,我国应择机明确宣布公开市场操作目标利率,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性,从而有利于稳定社会公众预期,消除货币政策的不一致性,使货币政策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应逐步由相机抉择型调控向规则性调控为主转变。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措施的出台主要采取相机抉择型,注重突然性,往往出乎市场预期,十分不透明,不利于引导市场预期,实际是违背国际主流货币政策调控发展趋势的。

在以利率为主的市场化调控机制下,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调控措施将会严重扰动市场运行,其所特有的时间不一致性将极大损害政策效力。为了规避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缺陷,我国央行必须过渡到采取规则性的货币政策制度框架下,增加对货币当局的约束和提高货币政策可信度,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通过预期的自我实现功能,以极小的代价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第三,建立及时高效的信息发布机制。不仅要对外及时、完整的公布相关金融统计数据。还要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相关问题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加强对未来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的分析预测研究,并及时向市场发布。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