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高盛哈继铭:人民币汇率短期贬值中期稳定

高盛哈继铭:人民币汇率短期贬值中期稳定

经济参考报2014年04月28日08:49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谈到最近的热点汇率问题,哈继铭的基本观点是:人民币会短期贬值,中期稳定甚至略有升值,长期贬值。所谓短期就是几个月,中期则是一两年。

中国经济50人论坛特邀专家、高盛中国投资管理部副主席哈继铭:

中国经济近期应作减法性改革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250期日前召开。50人论坛特邀专家、高盛中国投资管理部副主席兼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挑战与机遇”的主题演讲。哈继铭认为,中国短期经济增长逼近底线,所以近期的改革应该多做减法。通过伤筋动骨的改革,才能抓住服务消费这一发展机遇,使经济结构出现实质性的转变。

近期应作减法性改革

●我国现在处于一个经济增长的高峰之后,经济增速下降,这个时候必须要做减法性的改革。

在哈继铭看来,短期经济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经济增长逼近底线。做出这个判断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工业增长值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的关系非常密切。今年中国工业增长值从去年12月的9.7%,降到今年1-2月的8.6%,达到了5年来的最低点。其次,在消费方面,从社会零售总额的增长情况来看,从去年12月的13.6%下降到今年1-2月的11.8%,达到了10年来的最低点。第三,今年1-2月份的出口额合并来看下降16%,总体来说出口增速是走弱的。而在投资方面,国民资产投资1-2月增速17.9%,是12年来的最低。总体来说,1-2月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经济下降态势非常明显。

而就中长期经济来说,哈继铭认为我国中长期经济有几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人口红利。当一个国家出生率很高的时候,很可能遇到劳动力供应不足,和资金供应不足的困难。但是若干年后,这些早年出生的婴儿长大成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后,尤其是在这个国家当时又执行了低出生率政策时,社会劳动力供应是过剩的,而且家庭储蓄率很高。因而导致资金价格低廉,劳动力价格低廉。这种人口结构非常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人们通常称为人口红利。

第二个特征是失衡的增长。哈继铭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消费相对比较疲弱。因为劳动力价格低廉,所以出口竞争力很强。资金价格低廉也使得投资大幅上升。但是老百姓不敢消费,挣钱的人想到的不是怎么花钱而是怎么存钱,要为自己的养老做预先准备。尽管投资和出口推动经济,但消费增速相对较慢。

第三个特征是房价暴涨。由于中国大多数人的理财方式单一,许多人认为买房子是最安全最保守的投资方式,所以很多钱用在了房地产,使房价暴涨。

第四个特征是人民币升值。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口增长太强劲了,远远超过进口,所以每年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积累不断上升,因而造成了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

哈继铭说,但人口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将来老人就会越来越多,中年人比老人少,小孩比中年人少。在这种结构下,劳动力供应又会不足,同时社会储蓄率也会下降。

哈继铭说,在资金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因为资金需求依然很强劲,这就可能把利率往上推,劳动力成本自然看涨,所以经济增长速度一定会有所下降。但是也有一个好的方面,就是失衡会得到一定程度纠正。因为出口和投资不会像过去一样强劲,而消费相对来说比较平稳,因而三驾马车的结构也会出现一种调整,这个调整会使经济更加平衡一些。

同时,在人口结构鸭蛋形的情况下,买房的人逐年上升,青年人、中年人成为买房的主力军。但是在倒三角形的情况下,卖房的人逐渐上升。所以那个时候房地产价格很有可能是向下走的,尤其是在某些城市,之前如果发展过度的话,向下走的趋势就会更加明显。

但哈继铭还强调,改革红利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邓小平南巡以后,出现过一波投资增长过快的现象,但到了90年代中期,有过一个对之后的经济增长非常有益的改革。就是亏损企业该倒闭倒闭,员工该下岗下岗,债务三角债的问题该暴露暴露,银行该注资注资、该重组重组、该上市上市,使得经济轻装上阵。这一系列作法是改革初期的减法。我国现在也是处于一个经济增长的高峰之后,经济增速下降,所以这时候必须要做减法。

当然,等做到一定程度,就又可以开始做加法。哈继铭说,我国在1998年的时候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加法,就是房地产改革。2001年的时候又做了一次加法,进入WTO,因而推动房地产投资和出口增长,这两个动力推动了中国经济从1998年开始一路上涨。10年的黄金时期在2007年到达最高点。2008年遇到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出口这支引擎立即减弱,同时暴露了许多问题。我国经济高度依赖制造业和出口,短期不可能实现经济转型。所以如今又到了一个不得不改的时刻,这一次,中国经济需要一些伤筋动骨的改革。

哈继铭表示,短期上做减法会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这个阵痛是不是能够忍受,是对中国的一个考验。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