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2015年外储和国际收支结构分析:5000亿外储都去哪了?(5)

2015年外储和国际收支结构分析:5000亿外储都去哪了?(5)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4月20日19:50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基于当前的判断和预测,2016年外储降幅有望较2015年略有缩窄、但流出压力仍大,初步预计全年外储降幅在4000亿美元左右,而1季度已下降1200亿美元。

4.净误差与遗漏项:热钱流出的踪迹

净误差与遗漏项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流出迅速扩大,2015年合计流出达-1882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项在2008年之前呈现小额流入,季度平均流入在100亿美元以内;自2009年起转为流出,流出速度自14年下半年起加快,15年3季度流出达-634亿美元,全年合计流出-1882亿美元。净误差与遗漏项流出扩大,并成为国际收支中的主要流出因素之一,是2014年以来的一个新现象。

净误差与遗漏项成因复杂,主要包含三方面原因:

1)统计时点差异。国际收支中,储备资产变化是基于收付实现制下的外汇交易结果统计得出的,而其他项目(特别是经常账户)以权责发生制进行统计,统计时点差异包含在净误差与遗漏项中。

2)统计口径差异。主要体现在经常账户分项中,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口径与海关货物进出口和涉外收付款口径均有所不同。国际收支口径货物贸易口径包含离岸转手买卖等未纳入海关统计的项目,来料出料加工差额计入服务贸易。这些统计口径差异在原理上不应导致经常账户总差额的变化,但因为统计过程中涉及不同的估计方法,所以也产生一些误差。

3)热钱流动。在资本账户仍未完全开放的背景下,近年来规模日趋增加的热钱流动主要借道经常账户交易实现,表现为几个统计口径数据之间的偏离日趋扩大。这一因素同样反映在国际收支的净误差与遗漏项中。

我们主要对热钱流动的踪迹进行分析。

首先,银行结售汇总差额与国际收支总差额走势高度一致。银行结售汇总差额反映经常项下、资本与金融项下银行代客结售汇差额与银行自身结售汇差额之和,与国际收支总差额高度一致,从而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口径的结构比较,追踪热钱流动的一些端倪。

从经常项目来看,国际收支口径和银行结售汇口径自14年下半年来出现显著背离。以4个季度移动平均数据来看,2010-11年,以及12年下半年-13年银行结售汇差额显著高于国际收支差额;而14年下半年以来,经常项下结售汇差额显著低于国际收支差额,降幅快速扩大。

然而,这种差异中的一部分是由贸易企业结售汇意愿变化造成,具备真实贸易背景,并非狭义的热钱流动。人民币汇率预期影响,企业结售汇意愿常出现阶段性变化,可以部分地解释经常项下银行结售汇差额与国际收支口径的经常账户差额之间的差异。2010-11年,以及12年下半年至13年间,人民币两次经历持续升值的过程,企业结汇意愿提升、购汇意愿下降,与结售汇和国际收支口径下的差异相对应。

我们基于国际收支记账规则,构建一个度量热钱流动变化的指标。国际收支统计中,如果经常账户顺差对应的外汇收入没有结汇,或者顺差以人民币形式回流,那么会表现为金融项下的外汇资产增加或人民币负债减少,其结果都对应金融项下流出。假设资本和金融账户中的其他交易都是以外币实现的,那么资本与金融项下银行结售汇差额(含银行自身结售汇差额)与国际收支口径差额的不同即体现经常账户差额中未结汇或人民币结算的部分。基于这一原理,可以估算经常项下结售汇差额中的热钱流动规模。

估计的指标显示,14年下半年起净误差与遗漏项流出扩大,与经常项下热钱流动的趋势相关性很大。估计的经常项下热钱流动指标与净误差与遗漏项波动规律较为一致,07年前主要为小额流入,08年流入扩大,09起转为流出,14年-15年流出规模再次扩大。这一规律显示本轮净误差与遗漏项确实很大程度上与借道经常账户的热钱流动相关。考虑到统计口径、以及提前付款延迟收款等问题可能导致小额误差(每季-150亿美元以内),估计15年热钱流出规模约在-1300亿美元左右。

热钱流动可能主要通过转口贸易等形式实现。对比统计口径调整后的数据,我们发现,货物贸易中,海关口径内涉外收付款差额与国际收支差额变动趋势相符,但非海关口径货物贸易(主要包括转口贸易等)涉外收付款自14年下半年起逆差显著扩大,与货物贸易数据趋势相反。两者之间的差异显示转口贸易或是热钱流动的主要渠道。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