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货币市场 > “钱荒”一周年:央行妙手 钱荒难再现(2)

“钱荒”一周年:央行妙手 钱荒难再现(2)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6月17日16:02分类:货币市场

核心提示:今年6月,市场普遍认为“钱荒”不会再度来袭。今年的“心不慌”来自于央行对“钱荒”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的严厉监管以及更加灵活的流动性调节手段。而近一段时间以来,央行采取货币政策工具放松流动性也成了市场关注的热点。

银行早布局 监管力度严

从去年“银行钱荒”到今年“心不慌”,源自于金融机构本身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和央行的严厉监管。非标等资产规模有所缩减,期限错配等行为有所收敛。

在经历了去年的惊心动魄的银行“钱荒”之后,金融机构也在自我反省,并且为年中时点的到来提前做准备。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管理开始变得更加严格。严格控制期限错配,尤其是短期的流动性,避免出现在月末、季度末、半年末等关键时点钱紧的局面。从产品发行上就开始关注这一因素。

除了金融机构自身的努力外,对于“钱荒”出现的根本性问题——同业业务,监管机构出台了严厉的政策予以治理。

同业业务为逃避监管,变相用于放贷业务,就会造成短期资金被长期占用,很容易引起短期内市场流动性风险。而同时,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使各金融机构之间联系更为紧密,如果有一个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紧张,通过同业业务链条可能传导至整个同业市场,就有发生挤兑的风险。

在去年“钱荒”之时,在银行资金面短缺警报拉响的同时,“中国银行资金违约”、“央行向工行放水500亿元”、“收盘前30分钟央行投放4000亿元以缓解市场流动性”、“兴业银行违规”、“工行钱荒取不出钱”等不实传闻在市场上不绝于耳。

早在2013年年初,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可能给迅猛增长的理财产品市场带来的风险已经开始被监管部门注意。2013年3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俗称“8号文”,对银行理财产品投向“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比例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在“8号文”的威力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规模正在逐渐收缩。截至去年6月末,银行理财资金余额达到9.08万亿元,其中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余额2.78万亿元,比“8号文”出台前下降了7%。

2014年5月16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下称“127号文”),对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做了界定,并将分类管理。该文要求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

有分析指出,在“钱荒”周年之前下发“127号文”以及相关配套监管措施,有利于规范整顿银行等金融机构同业业务,防止钱荒的再次来袭。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