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李东荣:我国电子现金发展相关问题研究(2)

李东荣:我国电子现金发展相关问题研究(2)

《金融研究》2014年第3期2014年06月04日10:20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电子现金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采用芯片技术和脱机技术,因此不需再拘泥于普通银行卡的物理形态,与互联网支付终端和金融移动支付终端进一步融合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二)电子现金与传统现金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电子现金的发展使人们对传统货币金融理论产生了新的思考。从电子货币的表现形式及其所代表的发行机构信用看,电子货币可分为基于传统银行信用的电子货币,代表特定发行商信用的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等三种。世界上各国包括我国的实践表明,基于传统银行信用的电子现金具有资金来源属性真实、使用安全便捷、全国联网通用、管理规范等优势。从货币职能看,电子现金可行使实物现金的交易媒介功能。从货币流通的环节和过程看,基于传统银行信用的电子现金依然保持了传统的现金货币特征,商业银行仍为现金供应的主体,但应用形式上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公众从过去向银行提取现金货币,转为依托金融IC卡将货币从存款账户划至电子现金账户;从过去交易时提交实物现金货币,转为持卡提交电子现金货币(即:通过挥卡、插卡消费实现货币支付)。从金融统计监测看,电子现金依托于电子科技手段被应用,具有形迹可循、完整记录的特征,更有利于货币当局对货币流通的流量、流向和流速进行清晰的统计分析,丰富现代货币流通理论和统计体系。

(三)电子现金与货币供给

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组织和中央银行开始关注电子现金的发展趋势。有关电子现金的研究散见于电子货币的研究之中。国际清算银行认为,电子货币可能会影响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与金融市场基础利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BIS,2001;BIS,2004)。一些经济学家则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方面,研究了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谢平、尹龙,2001;陈雨露、边卫红,2002)。一些经济学家从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与较强流动性货币的替代效应以及对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等方面,研究了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靳超、冷燕华,2004;周光友,2007)。

电子现金的问世,不可避免地会对现代货币供给体系和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目前电子货币还无法改变中央银行统一发行信用货币的制度基础,但是,货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货币需求形式的改变,难免会对中央银行及其货币供给机制形成冲击。假如电子货币伴随现代通信技术以网络支付或移动支付方式表现出来,在监管边界模糊的环境下,其依托通信终端的普及和较低的交易成本,会使得位于金融体系之外的商户有可能涉足发行电子货币,并向客户提供虚拟账户,特别是代表特定发行商信用的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如比特币)在社会流通,从而可能影响现行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构成的货币供给体系,并对货币流通秩序带来冲击。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