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货币市场 > 银行间资金紧势稍缓 隔夜供给改善跨月前景不明

银行间资金紧势稍缓 隔夜供给改善跨月前景不明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9月22日14:17分类:货币市场

核心提示:22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紧张局势有所缓解,大行隔夜资金供给增多,但提供可跨季末和十一长假的资金仍然不多。目前短期内流动性压力暂已缓和,但月末前景仍不明朗。

北京(CNFIN.COM/XINHUA08.COM)--9月22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紧张局势有所缓解,大行隔夜资金供给增多,但提供可跨季末和十一长假的资金仍然不多。目前短期内流动性压力暂已缓和,但月末前景仍不明朗。

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午盘下跌3.73个基点报2.1488%;7天利率下跌8.73个基点报2.4239%;14天利率上涨17.67个基点报2.7845%。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维持在4.30%。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隔夜Shibor报2.1680%,上涨0.10个基点;7天Shibor报2.4080%,上涨0.30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8030%,上涨0.21个基点。

今日上午,央行公开市场分别开展了1200亿元7天期和6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在2.25%和2.55%不变,14天期逆回购继续缺席,当日仅有200亿元逆回购到期,单日实现资金净投放1600亿元。

目前来看,尽管央行持续进行超千亿元规模的资金净投放,但短期资金面仍然趋紧。本周以来,央行累计投放资金已达8500亿元,有分析指出,这与一次降准释放资金量基本相当。

中信证券指出,导致国内流动性偏紧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节假日和季末因素,国庆节前现金投放量至少2000亿元,且季末监管考核因素、MPA因素粉墨登场。二是货币政策“锁短放长”的功效逐步显现。央行上周单周流动性投放量达半年来最高,但净投放的目的主要是应对跨节的资金需求,保持资金面的平稳,而且从资金期限来看,“锁短放长”的特征更加明显,既拉长了资金加权平均成本,又增加了未来到期压力。

市场人士指出,在跨节、跨季、缴准、MPA考核等多重因素的扰动下,短期资金面压力仍然较大,流动性波动风险不容忽视,仍需央行给予流动性支持。总体来看,央行虽有意削弱机构滚短端资金、加杠杆的意愿,但呵护资金面稳定的意图也依然明显。

综合来看,目前市场对“流动性拐点”的负面预期明显消退,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稳健,不可过度期望宽松,同时资金面将继续保持紧平衡状态,基本已成市场共识。预计资金面在央行持续“补水”下将实现平稳跨季。

申万宏源证券进一步指出,8月底以来,央行传递去杠杆意图,加剧了市场对资金的悲观情绪,未来改变这种格局,需要保持一定的资金面投放,同时也需要央行和市场的有效沟通。预计进入10月资金面会比当前有所好转。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