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货币战略(2)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货币战略(2)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7月19日14:46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2014年底日元国际化指数回落至3.82%。只要没有重大不利事件发生,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或许在两年内就将赶超日元,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

第二部分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

一、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及国际比较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RII)以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功能为依据,综合考虑人民币在贸易计价、国际金融计价与官方外汇储备的全球占比而计算得出。RII取值范围为0-100,如果人民币是全球唯一的国际货币,则RII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数值就应该等于100%,此时RII为100;反之则为0。如果RII数值不断变大,表明人民币发挥了更多国际货币职能,其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截至2014年底,RII已达2.47,同比增长45.4%,五年间增长了120余倍(图1)。

图1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

注:由于原始数据统计调整,2013年第4季度的RII由1.69(《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4》)调整为1.70。

根据RII计算方法,贸易计价结算、金融计价交易和国际外汇储备中人民币的使用占比变化,均会影响RII结果。在人民币国际化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人民币贸易计价结算推动RII上涨,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RII的驱动模式已转变为贸易计价结算和金融交易计价结算并行驱动。2014年,人民币金融交易计价结算对RII增长的贡献更加突出,同时人民币外汇储备全球占比指标也大幅攀升。整体上讲,贸易计价结算为RII的稳定上升提供了基本保障,而推动RII上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接受度增加以及国际金融交易中人民币的更多使用。

与RII持续走强不同,2014年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指数总和同比下降5.04%,而且走势分化明显(表1)。美国经济强势复苏,美元大幅走强,推动美元国际化指数由上年53.41上升到55.24,进一步夯实了美元国际货币地位。欧元区尚未摆脱经济困局,欧央行宣布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导致欧元贬值,挫伤了欧元国际信心,欧元国际化指数由上年32.02降低至25.32,欧元国际使用程度进一步下降。日本经济结构调整仍在进行之中,市场对安倍首相经济改革的前景存疑,经济陷入负增长,日元也出现较大幅度贬值,使得日元国际化指数由上年4.24滑落至3.82,日元国际地位有所下降。英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贸易与投资增长较快,英镑表现坚挺,英镑国际化指数由上年的4.39上升到4.94,英镑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表1 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指数

 

2013Q1

2013Q2

2013Q3

2013Q4

2014Q1

2014Q2

2014Q3

2014Q4

美元

52.84

55.53

53.47

53.41

53.05

55.11

55.27

55.24

欧元

24.69

27.85

25.19

32.02

24.38

23.59

24.68

25.32

日元

4.10

4.62

4.58

4.24

4.17

4.61

4.12

3.82

英镑

4.40

4.25

4.05

4.39

5.42

5.05

4.52

4.94

总计

86.03

92.26

87.30

94.06

87.03

88.36

88.59

89.33

二、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走强原因

中国经济迈进新常态,全方位巩固人民币国际化的根基。2014年,中国结束连续三十年高速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着手解决经济结构失衡、环境恶化、资源过度使用等原有发展模式带来的负面作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在经济新常态下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改革破除体制性障碍,激发中国市场的无限潜力。体制改革红利使得经济发展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双双提升,增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2014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8%,高于GDP增速,消费贡献率升至51.2%,经济发展动力转型初见成效;服务业产值占比升至48.2%,移动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快速成长,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议价能力大幅提升;改善民生,完善医疗、教育、社保等制度建设,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夯实了中国经济社会稳健发展的制度保障,增强了人民群众与国际社会对新一届中国政府执政的信心;简政放权,进行商事制度改革,减少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45.9%,掀起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高潮。尽管存在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但是中国政府推行稳定宏观经济的政策组合拳,着力解决突出矛盾与结构性问题,以改革增添经济发展动力,实现了中国经济稳健运行,GDP增速达7.4%,仍然位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2014年是深化改革元年,中国积极主动寻求变革,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以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明朗的发展前景为人民币国际化背书,大大增强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

金融改革加速推进,跨境人民币政策不断完善,形成人民币国际化双轮驱动模式。2014年,中国金融改革加速推进,在金融市场开放、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为构建高效、完善的现代金融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人民币国际化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14年3月,人民银行基本退出常态化外汇干预,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2014年7月,微众、温州民商和天津金城三家民营银行发起设立,打破了原有的金融垄断,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升中国金融市场效率与公平。2014年11月,人民银行宣布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为基准利率的1.2倍,并就《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利率市场化更进一步。此外,为了顺应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的基本要求,跨境人民币政策在简化业务流程和审批手续方面不断完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由试点区域向全国推广、由企业向个人开放、由贸易账户向资本和金融账户延伸的趋势,从而健全了贸易与金融双轮驱动模式,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资本账户开放度提升,增强了人民币的国际吸引力。中国(上海)自贸区与沪港通合力“先试先行”,驱动中国资本账户可兑换向深层次发展。2014年,中国(上海)自贸区进一步简化经常项下、直接投资项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允许经济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开展境外人民币借款、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以及经常项下人民币集中收付,将第三方支付加入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行列,建立了自由贸易账户(即FT账户)体系。这些措施提高了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效率与便利性,促使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大规模扩容。为了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构筑人民币资本市场流动的机制和渠道,2014年9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了人民币计价的贵金属期货交易国际板,12月又推出了原油期货交易,实现了在岸资金和离岸资金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增强人民币大宗商品定价的价格发现功能。特别需要关注的是, 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启动,不仅增强了沪港两地股票市场的综合实力,扩大了两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还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迈入新阶段,人民币回流渠道进一步拓宽。上述资本市场开放的新举措无疑提升了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货币的吸引力,导致人民币在国际金融计价交易方面的使用范围大幅扩大,金融交易功能进一步强化。

“一带一路”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开启战略窗口。“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新时期的国家战略,是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推进沿线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构想。2014年,“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成为了G20、APEC、博鳌论坛等国际会议的热点议题,并得到了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与普遍认可。国内沿线各省市加紧战略规划与部署,金融与非金融企业瞄准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主导开启的全新经济区域化模式,将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提供长久动力,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的突破口。加强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使用人民币则是沿线各国降低流通成本、增强金融风险抵御能力的有效手段。“一带一路”高度汇集了融资、投资、贸易等众多国际经济金融合作项目,加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丝路基金相继成立,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倡导者和主要的推动者,人民币必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多地发挥国际货币功能,加速人民币区域化阶段目标实现。

人民币离岸市场版图拓展,全球人民币清算体系布局基本完成。随着中国第一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众多国际企业开始将人民币纳入其资金负债管理与风险管理体系。尤其是在人民币币值长期稳定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预期下,离岸人民币投融资需求规模迅猛增长。微观主体的市场行为,自下而上地推动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的国家主动构建和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2014年,欧洲各国积极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中国对此予以支持和配合,指定人民币清算银行,优化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全球布局。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继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之后,悉尼、伦敦、法兰克福、首尔、巴黎、卢森堡、多伦多等地各确定一家中资银行作为当地人民币业务清算行。通过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的制度安排,中国构建了覆盖全球的人民币清算网络,人民币的国际流动性和交易便利性由此获得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人民币离岸市场和清算体系的完善,进一步提振了海外企业对人民币国际使用的信心,有利于拓展人民币境外循环使用的渠道与机制。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存款规模、产品种类、参与主体与上年相比,均出现显著增长。此外,2014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hinaInternational Payment System,简称CIPS)落户上海,该系统连接境内外所有直接参与者,处理人民币贸易类、投资类等跨境支付业务,覆盖全球主要时区的人民币结算需求,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持。

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互利共赢彰显大国责任。2014年,中国积极开展国际经济金融协作,双边、多边贸易合作取得突出进展,中国与瑞士、冰岛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实施,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业务中心于广西南宁成立,拓展了人民币跨境使用渠道;银行间外汇市场先后实现人民币与新西兰元、英镑、欧元和新加坡元的直接交易,大大降低了人民币与这些主要货币的汇兑成本,破除人民币跨境使用成本障碍;中国人民银行继续推动央行层面的货币互换合作,先后同瑞士、斯里兰卡、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加拿大五国货币当局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推动人民币使用的官方认可。当然,中国还积极参与多边机制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中国正在成长为负责任、敢担当的世界大国,以互利共赢理念积极融入国际事务。这些贸易、金融等多领域的深化合作,为人民币走向国际货币舞台中心提供了重要载体与信心保障。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