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货币总量影响因素与调控政策把握建议 (3)

货币总量影响因素与调控政策把握建议 (3)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7月02日09:11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当前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更多的是为应急,决不能把放宽货币政策作为解决问题的全部依靠,必须切实抓紧全面深化改革,依靠深刻的改革解决经济运行中积累的根本性问题,推动中国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三、当前货币政策建议

从2011年开始,我国经济(GDP)增长速度呈现出不断加强的下行态势,今年以来,稳增长的压力更加突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和央行的数据,2105年一季度GDP仅增长7.0%,比上一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到5月底,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8%,尽管环比有所上升(4月底同比增长10.1%,创下1999年以来的最低纪录),但仍然相当低迷,离全年增长12%的目标存在很大差距;反映企业经济活跃度的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7%,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但仍比上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水平;4月底基础货币已比上年底减少了0.30%,预计5月份仍可能保持收缩态势;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87亿元。5月份CPI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低位运行,连续9个月低于2%;PPI同比下降4.6%,环比下降0.1%,连续39个月环比下降;1-5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11.4%,增速比1-4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处于2000年以来最低的水平范围;进出口贸易总值下降9.7%,大大低于预期目标;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这些数字都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稍有不慎,GDP增长率完全有可能较大幅度地跌破7%的全年预期目标。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从根本上说,这反映出我国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亟需全面深化改革,包括财税、货币和金融体制的深刻变革,切实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尽快实现重大转变。但必须看到,重大改革的推出和效果显现需要时日,而当前稳增长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必须平衡好稳增长和促改革的关系,在其他方面难有大的改进和作为的特殊阶段,货币政策必须发挥更大作用。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尽快明确经济增长的“底线”,使宏观调控的目标更加明确,进而使宏观政策调整的力度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今年经济增长要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7%成为理想目标,但允许偏离的底线在哪里,却并没有明确,这就容易使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好把握。如果把7%作为经济增长的底线目标,那么当前货币政策必须进一步加大宽松力度。

实际上,在通货紧缩的环境下,货币总量增长不能逆周期扩张的话,经济增长率必然下滑。2014年确定的M2增长13%的目标已经比较保守,而实际执行仅增长12.2%,结果经济增长7.4%,低于7.5%的预期目标,其中第四季度仅增长7.3%。2015年要达到经济增长7%的目标,M2增长目标安排在12%同样是明显偏低了,而目前实际执行结果又比预期目标进一步降低,一季度经济增长已经降到7.0%,这很容易使经济增长出现惯性滑坡,不仅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会受到影响,而且明年的经济增长也会受到影响。(参见附件)

因此,当前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大,着重点则是尽可能压低利率水平,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刺激和增强社会融资需求,相应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努力提高货币乘数,以宽松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为全面深化改革赢得时间和空间

目前我国社会融资的利率水平还很高,包括央行吸收资金和拆借资金的利率、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利率等,离不少国家金融危机后已经实行的零利率甚至负利率还有很大距离,商业银行利差水平和资本回报率还比较高,应该说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方面还有很大的余地。在这方面,央行理应身体力行、积极推动,率先降低自身的利差水平。相关措施包括:

进一步加快“降准”步伐。这可以减少金融机构低息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占用,扩大其流动性,进而推动其扩大贷款投放并降低贷款利率水平。目前,大型银行法定存准率仍高达18.5%,考虑到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正式实施,未来金融稳定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要求将降低,保持5%左右的法定存准率已经足够,我国在“降准”方面存在很大余地。

进一步加大“降息”力度。可以考虑降低金融机构在央行存款的利率水平(这方面的利率水平已经很长期没有变化了),进而更大幅度地降低央行资金拆借利率;通过定向调节等方式,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通道和机制,推动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和社会融资,推动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减少在金融领域的淤积和过多地流向股市、房地产领域;适度压缩金融机构利差水平,缩小其资本回报率与社会一般水平的差距;要尽快取消商业银行贷存比管理,强化其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管理。同时,也可尽快取消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管理,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有人指出我国已出现利率和流动性陷阱症状,央行降息降准和市场操作释放的流动性,大量淤积在银行间市场而没有充分进入实体经济,明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甚至过多地流入股市或房地产,催生资产泡沫,因此,应该减缓货币政策宽松力度。这确实是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但这恰恰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而不能因此就停止作为。央行甚至要做好充分准备,必要时实施适度的中国版QE(量化宽松措施)。

当然,必须强调,当前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更多的是为应急,决不能把放宽货币政策作为解决问题的全部依靠,必须切实抓紧全面深化改革,依靠深刻的改革解决经济运行中积累的根本性问题,推动中国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