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定向降准+降息”彰显货币政策灵活性

“定向降准+降息”彰显货币政策灵活性

金融时报2015年06月29日08:35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央行宣布自6月28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此举意在更好地平衡好总量稳定与结构优化的关系,促进稳增长、调结构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6月27日,央行宣布自6月28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此举意在更好地平衡好总量稳定与结构优化的关系,促进稳增长、调结构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稳增长调结构意图明显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降准降息的主要目的是继续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进一步巩固前期稳增长措施的效果,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马骏表示,最近通胀率仍然低位运行,尤其是四、五月份的PPI同比降幅仍然较大,实际利率仍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前期的几次降息降准,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名义融资成本,但是为了维持实际利率的基本稳定和中性的货币条件,有必要继续降低名义利率。另外,在现阶段我国许多商业银行仍在较大程度上以央行宣布的基准贷款利率为定价基础,因此降低基准利率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仍然能起到较明显的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此次降准降息对于扭转微观经济的预期,推动中国经济增长走出低谷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此举旨在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结构定向调整的作用,定向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其稳增长、调结构意图明显。 

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表示,从短期看,此次政策调整致力于稳增长。货币政策作为逆周期宏观调控手段,对2015年上半年经济波动和金融体系流动性变化作出预调和微调是必要的,也为下半年经济金融在合理区间运行奠定了流动性基础。从长期看,此次政策调整有利于促改革。存贷款基准利率持续下行和定向降准有利于为“十三五”时期金融改革提供更充分的政策空间。一方面,金融体系以更充分的流动性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直接投融资比率将有望从2014年末的17%左右逐步提高到“十三五”末的25%左右;另一方面,在结构性调控下的差异化竞争和高效资源配置将有利于更具竞争性和竞争力的金融体系健康成长。 

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呈现新意 

此次降准,不是普降而是定向降准。对此,马骏表示,其背景是目前流动性总体充裕,超额备付金水平接近历史高位,银行间资金利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暂时没有普降的必要。同时,经济面临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需要,结构性降准有助于支持“三农”、小微等薄弱环节和国有企业的转型与发展。 

陆磊表示,此次政策调整并未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主要考虑的是6月末预计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保持在3万亿元左右,货币市场利率达到历史低位。因此,更多地通过下调利率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是政策调整的重要出发点。 

而此次“定向降准+降息”的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同步运用,也改变了以往央行交替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的操作方式,引来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分析。就此,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认为,这次组合拳是为了解决“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完善我国创业与创新的大环境。定向降准和降息同步进行是本次货币政策调整的一大亮点,意在实现稳健货币政策取向的前提下,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 

营造中性适度货币金融环境 

对于下一阶段经济发展态势,马骏表示,定量分析表明,稳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效果在政策出台6至9个月之后有望达到峰值,因此去年年底以来政府所采取的各项稳增长措施,有望在今年下半年体现出积极的作用。另外,各项结构调整和支持创业、创新的举措也有望逐步提升经济的增长潜力。 

“下一步,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更加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注意把握好宏观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优化政策组合,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陆磊表示,定向降准和降息的主要功能仍然是通过增加金融体系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实现经济稳定运行,仍然需要微观审慎监管、金融业市场准入和直接投融资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举措相配合,才能使我国融资结构更趋合理,金融部门效率持续提升,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