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股市火爆与不得不降的利率

股市火爆与不得不降的利率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5月06日10:25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放松释放的资金仍然未能有效传导至实体经济,却助推了资本市场的火爆。在货币政策之外,财政政策以及抑制投机等更多配套措施出台才是应有之义。

北京(CNFIN.COM/ XINHUA08.COM)--近一年来,定向降准、全面降准和降息的货币政策交替出台,中国股市水涨船高,股指和成交量屡屡攀升。而近期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预期急速升温,已经有专家学者表示担忧:在连续降准和降息闸门打开后,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放松释放的资金仍然未能有效传导至实体经济,却助推了资本市场的火爆。在货币政策之外,财政政策以及抑制投机等更多配套措施出台才是应有之义。

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以及4月先行指标显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进入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也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无论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还是外贸进出口数据,均表明国内经济活动十分疲软。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央行有望再度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下调利率0.5%的可能性巨大。”

从理论上来讲,当经济出现下行压力时,市场对货币政策放松预期逐渐加强。从传统的降息降准工具,到美欧日的量化宽松政策,都推高了资本市场的上涨。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确有助于实体经济的恢复和企业盈利水平的提高,而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会提前反应经济复苏态势。

其实,本轮股市牛市的主要推手也是资金导向型。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助理、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在改革预期下,本轮牛市由资金推动。除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以外,市场自身机制建设、境外资金、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成为了资金主要来源。

货币政策工具的交替使用,旨在为实体经济运行释放更多流动性,降低利率水平。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后,国内股市强势回升,但企业盈利状况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实体经济资金价格仍然高企。“金融热实体冷”的现象尚未改观。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目前来看,股市对于实体经济,应该说是资金分流的效应,大于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效应。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现象的恶性循环表现为经济比较差,倒逼货币政策放松,货币政策放松以及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让股市进一步走牛,进一步的吸引增量资金入市,分流市场资金,给货币政策带来更严重的一种放松的压力。

浙江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执行所长贲圣林教授认为,在货币政策放松后,如果释放的流动性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二级)资本市场炒作,将对整个社会和实体经济无益甚而有害。如果是这样,利率不如不降”。

温彬也表示,要防止通过放松货币政策释放的资金没有真正促进投资、消费等实体经济的改善,而只是流向了资本市场炒作股市。

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看来,货币政策是总量工具,很难发挥结构性功能。货币政策可以为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但不一定能调整经济结构。目前央行确实应该采取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的措施,但不应期望货币政策宽松能大幅拉动经济增长回升。

应该看到,经济发展要靠实体经济发展,金融应为实体经济服务。对此,贲圣林教授指出,应该集中精力将资金引导至实体经济,货币政策要和财政政策紧密联系。货币政策只是起到“放水”的作用,在其他通道堵塞或不畅通的情况下,资金却只能流向资本市场。

自去年上半年以来,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从“定向”调整转为“全面+定向”。中国央行也一直在探索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运用,用“滴水漫灌”起到点对点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可以看到,对三农、小微、棚户区改造等信贷增幅的确比一般贷款快。但毕竟是货币政策结构性作用有限。

温彬指出,调结构的实现,货币政策要与财政政策相合,比如减税,增加公共领域支出。单纯靠货币政策来完成调结构的任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来看,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面临压力和挑战。一方面,在新增外汇占款减少的情况下,基础货币投放的不足要靠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弥补。另一方面,通胀的回升有可能将制约降息空间。同时,反观火爆的股票市场,在货币政策放松的情况下,如何抑制投机心理,引导股民成为价值投资者也是对政策的另一考验。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保留此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金融信息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