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与稳定效应的抉择(3)

存款保险制度:道德风险与稳定效应的抉择(3)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3月31日19:06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在目前国有银行主导的银行体系下,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只是国家信用退出迈出的第一步。破除银行和存款人长期以来笃信的国家兜底思维还需要市场运行的逐步检验。

二、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攻坚战——放开存款利率。存款利率的放开加加剧银行之间的竞争,银行破产风险上升,损害储户的利益。当前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性制度保障,将有效保护储户的利益和建立起相应的问题银行解决方案。

(一)为银行体系的进一步开放做好准备

中国银行业正在破除垄断壁垒,允许民间资本进入。2014年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获准筹建,包括前海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防范这些银行的道德风险,处置破产的银行以及防止金融机构经营失败的风险外溢。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这既符合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相一致的市场原则,也避免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出现风险处置真空,或者演化成依赖国家信用提供隐性担保。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意味着可以在银行体系对民间资本的开放上作出更进一步的开放。

存款保险制度推出改善了整个银行体系的生态。民营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于“风险自担”。这意味着民营银行在用资本承担风险之后,还要发起人对银行经营风险承担无限责任。这种制度安排虽然可以有效约束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但发起人承担的责任过大,无形中也增加了民营银行的进入壁垒。未来在存款保险制度的“护航”,民营银行的发展将会迎来一轮新的契机。

(二)提升央行对银行的监管权

央行关注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但银行只关注自身的个体风险,且银行的内部治理水平与系统性风险控制基本没有关系,银行不会把两者联系起来考虑。为了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央行需要同时兼顾系统风险控制和单个银行的内部治理两个问题。从单个银行角度,银行只关注自身的内部治理问题,而这与系统性风险基本没有关系。因此,当央行将系统性风险问题监管指标强加于单个银行身上时,银行没有动力去做相应的调整,也就加大了央行的监管难度。但是在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风险越高,保费也就越高,因此,银行会选择最优的风险水平,实现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形成银行的自我约束,减轻了央行对银行的监管难度。

三、国家信用真正退出仅迈出第一步

隐性全额担保制度下,银行有国家信用托底,基本上不会出现破产的可能。但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意味着国家信用将从市场中退出,让位于银行信用。资本充足率低、坏账率较高和拨备较低的银行,可能面临存款转移的问题,加剧银行之间的竞争。另外,由于存款保险制度下,道德风险的存在,银行的风险偏好上升,有投资风险较大业务的动机,同样会加剧竞争。因此,当国家信用从市场中退出后,银行将会有破产的可能。

然而,在目前国有银行主导的银行体系下,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只是国家信用退出迈出的第一步。破除银行和存款人长期以来笃信的国家兜底思维还需要市场运行的逐步检验。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保留此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金融信息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李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