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对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分析及建议

对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分析及建议

《债券》杂志2014年第5期2014年05月29日18:06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实行“完全差别费率制”是不现实的,建议参考德国模式,采用分档计费方法,即把所有投保金融机构分为2~3个档次,每个档次采用同一费率,各个档次费率有差异。

对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分析及建议

许辉

摘要:存款保险制度无疑是建立和完善中国金融安全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其次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阐述对存款保险制度的置疑,最后围绕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  金融安全网  道德风险  保险费率

金融体系是一国经济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决定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为此,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来增强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维护金融稳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存款保险制度无疑是建立和完善中国金融安全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国家的货币主管部门为了维护存款人的利益和金融业的稳健经营与安全,在金融体系中设立保险机构,规定金融机构强制或自愿地按照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金进行投保,在金融机构出现偿付危机时,由存款保险机构向投保者提供财务救援,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的制度。

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存款保险制度在维护金融稳定、应对银行恐慌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风险是金融业的孪生兄弟,两者如影相随。金融风险源于金融市场机制本身问题引起的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即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这正是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一)金融机构内在脆弱性的长波解释

商业周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最终导致社会资本的所有者缺位,结果其本身内在地存在着周期性动荡力量,这些力量最终作用于金融体系当中,导致了金融体系不稳定。美国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明斯基基于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长波理论,从债务—通货紧缩的角度分析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提出了“金融不稳定假说”。他认为,作为金融中介机构的商业银行和其他贷款人是私人信用创造机构,其内在特性使得它们不得不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浪潮,而金融中介的困境又被传递到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从而产生了宏观经济的动荡和危机。

(二)金融脆弱性理论的信息经济学解释——一个微观分析框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Asymmetry)理论的产生推动了银行理论的发展,为金融脆弱性的产生提供了微观的分析框架。信息经济学对存款保险理论的分析仍然是使用委托—代理与信息不对称理论框架。

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与代理人无法在公平而又充分的信息环境下决定各自的行为,因而产生了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等一系列问题。从双向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研究发现,银行无法观测到存款人资金的真实流动性需要,而存款人也不知道银行资产的真实状况。当一部分存款人获得关于银行风险资产回报的不利信息时,银行挤兑就会发生。因此,银行挤兑的一个基本的根源,就是银行的不良业绩。

(三)金融脆弱性理论的制度经济学解释——一个宏观分析框架

金融制度学认为,金融脆弱性即金融制度的脆弱性,归根结底源于金融制度自身的特点和缺陷。金融制度的脆弱性表现为金融体系的功能耦合,互相适应的稳健性状态受到破坏。金融体系出现非均衡而导致风险积累,金融体系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金融状态,主要通过金融组织、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三个子系统体现出来。总而言之,旧的制度安排不适合新的金融环境,是金融脆弱性的根源。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