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边际收紧 逆回购“营业”或有可能进入常态化

新华财经北京6月23日电(郝菁 张无)继上周央行投放3000亿逆回购和2000亿ML后,央行本周伊始再次开启流动性投放。从数量上看,6月央行货币政策的使用相对谨慎,流动性边际开始收紧。

流动性是如何开始收紧的

流动性到底是如何开始步步收紧的呢?让我们回顾此前的一些关键点:

——5月中旬央行未作降息公开市场持续回笼流动性;5月下旬央行开始压降结构性存款打击资金套利空转,6月初央行推出创新直达货币政策工具,业内认为这是意在绕过宽货币推动宽信用。

——数据显示,6月共有1.43万亿元逆回购到期、7400亿元MLF到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共投放(7天及14天)逆回购1.06万亿元。总体来看,6月相当于净回笼流动性9100亿元。目前银行间资金量虽较为充裕,但资金价格已经明显抬升。6月18日的700亿14天逆回购利率为2.35%,较前期下降20BP,政策利率补降20BP,跟随3月30日调降的7天逆回购利率调降幅度。

——现阶段央行加强了对资金空转套利行为的规范和治理,打击变相“高息揽储”以此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实现金融系统向企业的“让利”,货币政策偏向于灵活调节,政策工具的使用更加谨慎,市场的宽松预期有所收敛。

——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6月18日,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指出,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要关注政策的后遗症,总量要适度,并提前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

东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沈新凤分析指出,市场在6月份听到决策层表态,需要提前做出心理准备。政策工具最快也要到四季度再考虑退出问题。立足这一出发点,短期内货币条件并未收紧,但重心转为引导宽信用和降成本。这也意味着利率虽边际收紧,但上行有顶。

业内多位专家认为,下半年7月、10月流动性需求较大,9月也是被动因素产生流动性需求的月份。7月和10月对于央行投放的需求较高,资金面存在较大的收紧风险。

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指出,从中长期流动性需求来看,下半年存款高增速或导致缴准需求放大,MLF/TMLF到期续作压力较大。从短期流动性需求来看,财政收入仍然是影响流动性缺口的主要因素,7、10月作为财政收入大月,传统上即缺口较大的月份,且政府债券的持续大规模发行,对于短期流动性的影响是持续的。

逆回购或有可能常态化

疫情暴发后,我国政策利率单次大幅下调,多次降准操作及超预期大量逆回购投放、超储利率下行等,边际资金成本大幅下行,使得资金利率系统性偏离逆回购操作利率,带动资金价格创历史新低。

5月后,随着前期总量宽松政策的退潮和资金缺口因缴款等因素放大,前期成本较低的降准资金难以满足缺口需要,央行逆回购投放再次拉高央行投放流动性边际成本,资金价格随之上行,至今维持在2.2%以下波动。

周冠南指出,考虑到下半年政府债券持续缴款带来的短期流动性需求,若央行逆回购操作并非常态化,资金面大概率将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市场资金价格或围绕政策利率中枢波动。央行流动性投放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下半年资金价格或在靠近政策利率的下方维持震荡。资金的波动取决于逆回购操作的及时性,政府债券缴款持续,常态化的逆回购操作是维稳资金面的关键。

疫情之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被更加普遍的使用,央行先后三次扩容1.8万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并提供4400亿元“直达实体”的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今年以来央行更多的采取再贷款等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补充流动性同时引导资金流入中小微企业,发挥保实体政策效果。业内认为,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既有宽信用的政策效果,也是重要的基础货币补充方式,能够为银行体系提供更多流动性。

周冠南认为,展望下半年,MLF或处于净回收状态,若降准次数较少,投放无成本流动性规模较小,但通过再贷款投放基础货币数量较多,扶贫再贷款1年期1.75%的操作利率和4400亿再贷款“零成本”,或仍将带动央行投放流动性边际成本低于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

6月中至7月底有1万亿特别国债集中发行。沈新凤认为,降准毫无疑问还会再出现,主要为对冲大量政府债券发行造成的流动性压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