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视角看LPR调降:“非对称式”降息或使中长期基建更受信贷青睐

新华财经北京4月21日电  2020年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第四次报价20日正式出炉,1年期品种报3.85%,较上一次下降20BP,创去年8月改革以来最大单次降幅;5年期以上品种报4.65%,较上一次下降10BP。

由于此前央行已进行了“降OMO利率”以及“降MLF利率”的“预演操作”,本次LPR跟随下行的结果与幅度均可谓是符合预期,既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切合国家坚持“住房不炒”的总体基调。

分析认为,从银行的视角看,MLF利率下调的速度宜慢不宜快,投放时“加量”优于“减价”。同时,本次“非对称式”降息或还将使银行信贷偏好向中长期基建倾斜。

具体来看,LPR报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二是LPR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之间的利差(以下简称“报价利差”)。自去年8月改革以来,MLF利率下行一直是推动LPR下降的主要力量,这段时间内,1年期LPR累计下行了46BP,其中超过3/4都由MLF利率的下降所贡献。特别是从2019年10月开始,LPR的下行全部来源于MLF利率的变化。

光大证券张旭表示,辩证地看,一方面,通过降低MLF利率来引导LPR下行会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商业银行息差,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效果相对立竿见影。另一方面,通过压缩报价利差来引导LPR下行则有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符合LPR改革的根本,但却需要更多耐心。

综合来说,降低MLF利率容易实现短期调控目标,降低LPR报价利差更侧重于实现长期改革。具体选择取决于当时的工作重点,并考虑两个平衡: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平衡,调控和改革的平衡。

从银行视角看,张旭认为,MLF利率调降的速度不宜过快。一方面,MLF利率的过快下行会影响上述“短期和长期目标”、“调控和改革”的平衡。另一方面,与之前的历次降息周期不同,在2019年8月LPR改革后,MLF利率不仅会影响金融市场利率,而且也与贷款利率“半挂钩”。不可否认的是,这将使未来MLF利率的调升面临明显更大阻力。

因此,MLF利率“不易逆转的快速降低”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并不非常匹配。张旭建议,此时可以更多运用一些“可逆的”政策手段。例如,可以多依靠“数量型工具”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缓解银行在信贷投放过程中的流动性约束。数量型工具的“可逆性”较强,即使向银行体系供给的流动性过多,也可以通过未来MLF缩量续作等方式收回。

此外,本次“非对称式”降息或还将使银行信贷偏好向中长期基建倾斜。中信证券诸建芳表示,本次LPR报价下行中短期和中长期降息幅度并不相等,从报价利差上考量,5年期LPR较MLF利率的点差已经达到170BP,而1年期的相应点差仍然维持在90BP。从银行盈利角度而言,由于5年期LPR利率对应的是以地产融资、基建投资及部分制造业投资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因此较陡峭的“斜率”也可能引导银行从增厚自身利润的层面增加对中长期贷款的供给,加大对基建投资的资金支持力度。

编辑:胡玉婷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