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金融数据短期变化不改政策取向

金融数据短期变化不改政策取向

金融时报2016年05月18日09:14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4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的变化,是时点因素叠加特殊因素的结果,短期数据的波动并不改变政策的长期趋势,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没有改变,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的态势没有改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货币金融环境的方向没有改变。

4月份金融数据的变化,引发各方关注。 

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4.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4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5556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增8173亿元和152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10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1.65万亿元和3072亿元。 

上述数据的下降幅度,超过市场普遍预期,也因此引发部分市场人士的猜测——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是否会发生变化? 

其实,4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的变化,是时点因素叠加特殊因素的结果,短期数据的波动并不改变政策的长期趋势,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没有改变,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的态势没有改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货币金融环境的方向没有改变。 

如何理性、全面地看待4月份金融数据的变化? 

首先,4月份金融数据的变化,是时点性因素叠加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等特殊因素的结果。总体来看,影响M2增速、信贷增量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变化的原因,有短期偶然性因素,也有长期趋势性因素,包括财政存款短期大幅增加、同业业务增长放慢、银行风险偏好下降、企业债发行量短期减少等。 

从季节性时点因素看,每年年初一般都是信贷投放的高峰期,这使得4月份成为传统上的贷款“小月”,信贷减速已在预期之中。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4月份还存在一些特殊因素——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对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产生了较大影响。4月份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达到1.06万亿元,相较2月份1668亿元和3月份7887亿元的发行额都有显著增长。地方政府债券目前没有包含在社会融资规模中,而这部分资金主要也是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同时,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是将银行贷款替换为债券,相应地冲抵了新增贷款量。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4月份置换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不低于3500亿元,比2、3月份大幅增加,而去年4月份无置换贷款,如果还原这部分置换因素,今年4月份新增贷款超过9000亿元,同比多增约2000亿元。 

其次,正如看待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短期、看局部,而要看长期、看全局一样,看待金融数据的变化,同样要全面地看、趋势性地看。有业内专家表示,观察金融运行应更多关注主要金融指标的整体趋势性变化,而不宜拘泥于单个月份的短期数据波动。从未来几个月看,排除去年为维护股市稳定注入较多流动性而抬高M2基数的干扰外,未来M2增速将回升。 

与此同时,观察货币信贷的变化,除了从量的角度看,还要看价的趋势。数据显示,4月份银行间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与上月基本持平,较去年同期分别下行38个和27个基点。在央行越来越注重价格调控的背景下,4月份价格信号正显示出当前货币市场流动性继续保持合理充裕。 

再次,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当前货币信贷数据的变化,与经济稳中求进、结构优化的态势相匹配、相吻合。 

一方面,如果熨平前述影响货币信贷变化的季节性与特殊性因素,不难发现,4月份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仍然较强。反映到经济指标上,可以看到,4月份宏观经济基本延续一季度的平稳走势,其中,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上涨0.7%,表明企业家对未来发展信心趋于增强,生产活动趋于活跃。 

另一方面,透过金融数据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效果。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量在合理适度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出现积极变化,充分体现了去产能、补短板和房地产市场去库存的政策意图,显示出金融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正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总的来看,4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的变化,并不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发生改变,对此,各方应有明确预期。2016年中国经济在取得良好开局的同时,依然存在着固有矛盾和新的隐患。这就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灵活适度,不断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