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中资银行国际化的风险防控亟待加强(2)

中资银行国际化的风险防控亟待加强(2)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3月01日22:28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中资银行迈出国门的时间尚且短暂,应努力提升自身的国际视野与思维能力,从战略规划、合规管理、环境研究等多个方面共同入手,防范风险。

二、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面临风险

不同于国内经营,国际化发展带来的全新市场环境、政治法律背景、人为贸易壁垒等均会对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发展造成困扰,即使是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亦会面临多种风险、经历各类挫折,而中资银行迈开“走出去”的步伐较晚,经验与能力存在不足,所面临的风险更加不容忽视。

1、 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困境

银行业在发展与扩张过程中对风险的控制是一项永恒的议题,也是国际银行业共同的困境。首先,即使是全球大型金融机构亦不能摆脱各类风险案件的发生,国际金融市场上经常上演着针对不同金融巨头的罚款案件,单是美国五大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高盛、美国和富国)在2008年危机后的八年中所缴纳的各类罚款(包括和解费用)超过930亿美元(见表2)。被处罚的原因也种类繁多,如2010年富国银行下属公司瓦霍维亚银行因被起诉在墨西哥为毒品交易洗钱而支付罚款1.6亿美元;2014年高盛集团因运营卡特尔而被欧盟反托拉斯监管者处以5.14亿美元的罚款;同年法国巴黎银行因破坏美国从2004年到2012年间对古巴、伊朗、苏丹和利比亚的经济制裁而触犯美国对外制裁法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支付89.7亿美元罚款并终止特定美元结算业务一年等等。可见,即使占据国际金融市场最有利竞争地位的大型跨国金融集团在拓展自身的海外业务时,也会遭遇各类风险的侵扰。

表2 美国金融巨头所遭受的罚款案件次数及金额(亿美元)

 

摩根大通

花旗集团

高盛集团

美国银行

富国银行

总计

 

案件

金额

案件

金额

案件

金额

案件

金额

案件

金额

案件

金额

2008

1

0.25

5

18.11

2

0.34

0

0.00

0

0.00

8

18.70

2009

4

0.76

4

0.05

3

0.65

1

0.33

2

0.42

14

2.20

2010

2

0.49

4

0.77

3

5.78

5

9.95

4

4.63

18

16.66

2011

3

4.53

3

2.86

2

0.20

5

95.80

9

10.74

22

120.88

2012

9

8.06

11

7.93

9

1.07

5

29.72

6

3.42

40

50.21

2013

6

157.09

6

16.50

2

6.60

9

151.72

3

28.46

26

360.36

2014

4

28.84

4

82.11

4

5.83

3

266.27

1

6.25

16

389.30

总计

29

200.01

37

128.34

25

15.51

28

553.79

25

60.67

144

958.32

数据来源:《大洗牌:全球金融秩序最后角力》

注:几家金融机构共同受罚的金额未计入上表

其次,国际经济的深刻变化、国际格局的加速调整使全球经济增长不平衡的问题日渐突出,并伴随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新金融技术的冲击给银行业的经营带来巨大挑战。以欧洲为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洲8家大银行裁员约10万人,市值损失4200亿美元;2016年2月8日,德意志银行股价暴跌近10%,创90年代以来股价最低;根据相关报道,荷兰国际集团目前出售了其印度业务,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计划出售其乌克兰子公司,而汇丰银行亦有退出巴西和土耳其业务的打算。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比特币等各类新型金融手段的发展亦冲击着全球的传统银行业务。

再者,金融危机后,国际上对金融行业的监管日趋严格,针对系统性风险的审慎监管和针对机会主义行为的合规监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2010年,美国通过《2010年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号称是自“大萧条”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金融监管法案;2013年,英国《金融服务法》正式生效,英格兰银行通过金融政策委员会和审慎监管局牵头负责维护金融稳定;而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对于银行违规的处罚力度也是达到历史新高,如欧洲八大银行自2008年危机以来单是所交各类罚金(包括“和解”)达到630亿美元。

2、 中资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国际金融环境的变革对中资银行业的海外拓展亦带来了巨大挑战,在中资银行“走出去”的道路上,时刻面临着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合规风险等多方面的挑战。

表3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案例

年份

金融机构

案情

风险类型

2000-2002

中国银行

中行纽约分行因监管不慎,被刘强夫妇在8年间诈骗贷款损失3400万美元,并最终被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理署(OCC)与中国人民银行分别罚款1000万美元

操作风险

2003

中国银行

中行纽约分行因涉嫌帮助客户偷逃关税被美国政府指控,中行虽不承认此次指控,但为避免支付高额的诉讼费最终选择和解,和解金525万美元

法律风险

2007-2009

中国民生银行

在民生银行完成两次注资之后,美国联合银行发布紧急公告承认因次贷危机出现大规模坏账且存在财务造假,被美国银行监管当局勒令永久停业,至此民生银行损失8.24亿人民币

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2012

中国工商银行

全美亚裔联合会示威游行,抗议工行收购的美国东亚银行对少数族裔社区的歧视。整个过程工行反应不足,造成社会不良影响也面临诉讼风险

其他风险

资料来源:根据各公司公告以及新闻整理

中资银行境外发展时间较短,经验与能力的欠缺使其在进行国际化扩张时更易诱发多种风险。其一,中资银行境外发展热情高涨,但往往容易出现缺乏战略规划、忽视风险管理的窘境。例如,2007年至2009年民生银行原计划分三步并购美国联合银行,却最终以损失合计8.24亿元人民币失败告终,原因是多重的,其中包括在并购对象的选取、对当地法律认识、交易时机和估值、汇率风险考虑等方面的因素。

其二,境外业务操作流程的漏洞、风控体系的薄弱、内控管理的不足,便更加难以对违规操作进行及时反应。2000年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的欺诈案件便源于银行内部员工与外部客户的里应外合,使中行纽约分行从1992年至2000年共损失3400万美元,并受到总计2000万美元的罚款。

其三,中资银行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不同国家的政治、法律以及文化环境,习惯于在国内经营中的法规意识淡漠,往往会低估国际营运中可能的法律合规风险。例如中国银行在2003年被美国政府指控帮助客户偷逃关税,事件最终虽以“庭外和解”的方式落幕,但和解费用仍然高达525万美元;中国工商银行收购的美国东亚银行在2012年也陷入“歧视少数族裔社区”的困境中,对工行在美的社会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其四,中资银行总体大而不强,国际化发展经验不足,法制合规意识较为薄弱,易成为国际监管与处罚的重点对象。根据《银行家》2015年对全球1000家银行的排名,仅从一级资本的规模上看,中资大型银行表现出色: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蝉联第一、第二,中国银行(第七)、中国农业银行(第九)和交通银行(第十九)也均位于前20名。但就综合实力而言,中国银行业虽大却不强,高端金融人才仍然稀缺,金融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内部管理能力尚且不足。此外,在国内金融市场与制度环境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中资银行法制合规意识相对较为薄弱,而国外法制较之国内更为严格,再加上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日益加强、各国金融保护主义情绪不断升级,中资银行更容易成为他国监管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这显然是中资银行国际化进程中的一大风险和经营短板,需引起中资银行的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