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本次MLF降息操作有多重意义

本次MLF降息操作有多重意义

上海证券报2015年12月01日08:49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根据MLF操作补充流动性的主要目标,笔者判断,本次伴随利率下调的MLF操作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补充短期流动性,以冲刺最后一个月的经济增长对第四季度乃至全年7%的经济增长的贡献。

左晓蕾

央行上周五在官网发布公告,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流动性需求,对11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共1000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23%,同时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对这次MLF操作,有分析解读为是针对当天沪深股市大幅下挫的托市举措。央行从来都强调货币政策的多重目标,原则上说,近期重启的IPO,资金需求确实有可能从这次MLF操作中获益。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降息操作1000亿MLF,对股市确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不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是中央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采取质押方式发放,金融机构提供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中期借贷便利的利率发挥着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来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预期,引导其向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资金,尽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根据MLF操作补充流动性的主要目标,笔者判断,本次伴随利率下调的MLF操作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补充短期流动性,以冲刺最后一个月的经济增长对第四季度乃至全年7%的经济增长的贡献。

笔者同时也认为,不必把这次MLF的降息操作当作“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解读。从原则上说,只要全年M2的增长在既定的12%的目标左右,那么近年的货币政策就保持了“既定的稳健”的态势。M2的增长目标是一个年度概念,如果没有非常态事件,理该用全年平均水平来判断货币政策是否偏离既定目标的取向,而不是某一次或者几次的货币市场工具操作。由于年中有若干月份的M2增长在12%以下,所以最近我们看到有个别月份的M2增长超过了13%,但是全年平均还是12%左右的增长,所以今年最终的结果一定能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

实际上,以实际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需求增长相比较,12%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应该是属于宽松的范畴了。因为今年二、三季度的名义GDP增长率都在6.5%左右,也就是说,货币政策的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增长水平,超过了实际经济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需求增长5.5个百分点,无论怎么分析这都已经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了,因而也实在没有“再宽松”的必要了。

另外,根据MLF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预期产生影响”的调节中期利率的作用,本次MLF降息操作,有引导金融机构建立中期贷款利率下行的预期,培育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中期信贷风险,调整中期贷款利率,逐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利率的能力的作用。

近日,央行在官网上发布了一篇“利率走廊、利率稳定性和调控成本”(简称“报告”)的研究报告,笔者以为金融机构应该深入研究这份报告有关建立“利率走廊”的结论和政策建议。虽然 “利率走廊”的建设完善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通过“利率走廊”引导利率预期,避免流动性需求产生的冲击型影响带来利率的大幅波动的思路非常清晰。

读者读到本文的时候,国际货币经济组织(IMF)就人民币是否加入SDR的投票的结果可能已经揭晓。随着SDR货币篮子的调整,世界各国必将按照新的RDS比例调整储备货币,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也会增加,作为储备货币投资储备货币国的债券市场的需求也会增加,特别是IMF给出的新SDR运行的准备和适应的时间期限是2016年9月,人民币利率是否会受到外部需求的增加带来所谓冲击性的影响,如何避免和防止利率大幅波动,“利率走廊”的建设也显得非常迫切了。

“报告”的“利率走廊”分析,应该对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形成也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在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以后,如何形成市场化利率成为利率市场化面对的最大的挑战。“报告”已经明确借贷便利工具和存款便利工具作为上下限形成“利率走廊”。如果要形成不同期限的市场化利率,未来短期借贷便利(SLF)和中期借贷便利都可能成为“利率走廊”的上限。近几个月来,央行不论短期还是中期的贷款便利操作都伴随利率的下调,除了各金融机构当前各类信贷利率仍然偏高有必要调整,以及调整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需求以外,另一个重要意图,不排除是作为提高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意识和风险定价竞争力的刻意安排,引导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的形成。

据此判断,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以及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通过SLF、MLF或者其他借贷工具的利率调整,引导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形成,逐步推进“利率走廊”,将成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工具。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