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王永利:把握规律 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5)

王永利:把握规律 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5)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7月20日16:41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计价、清算、交易和储备货币,特别是要取代现有货币成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是需要具备很多条件的,特别是需要国家更加开放和市场化、法制化,而且也不是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的,其面临的市场冲击、国际冲击会更加突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的责任会更加沉重,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必须把握好规律,积极而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五、要明确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目标

现在,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很广泛、很热烈,但一个基础问题却经常被忽略被模糊,即人民币国际化的标准或阶段性目标是什么:人民币成为跨境贸易广泛使用的货币是否就是国际化了?人民币成为一些国家的储备货币是否就是国际化了?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交易和储备货币中达到多少即可认为实现国际化了?如此等等,人民币国际化的标准或阶段性目标不确定不统一,就会使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和讨论失去共同的基础,就会产生诸多似是而非或混乱的看法或意见。因此,这个问题需要研究明确。

首先,应该建立国家标准的“货币国际化指数”,这一指数应该综合考虑国际化货币各项主要功能全球份额的综合分值,如作为国际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作为国际投资和交易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等的全球份额,分别乘以赋予的分值(如30%、30%、40%),然后得出综合分值,进行主要货币国际化的世界排名。

其次,要明确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目标。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进入长期低迷(平庸)的新常态,旧的国际金融秩序和货币体系遭到诟病,为人民币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中国应该旗帜鲜明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尽快形成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明确阶段性目标和配套措施(包括深化改革开放)。没有目标,就难以形成最大合力;没有合力,就容易贻误良机。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目标既要积极,又要切合实际,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最根本的是受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约束。从2010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所谓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人认为,与之相对应,人民币也应该成为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但是,必须明白,目前人们所说的第几大经济体,仅仅是指当年GDP的世界排名,即只是一个年度经济体量进行比较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历史积累财富总量比较的概念。如果一个国家(C)经济快速增长,经过若干年后,年度GDP终于达到和超过另外一个缓慢增长国家(A)的规模,并不意味着此时C国综合经济实力就达到或超过了A国,实际上,C国综合国力要达到或超过A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例如,美国GDP在1872年即赶上英国的规模,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综合国力才真正赶上或超过了英国,美元也才取代英镑成为第一大国际货币。

目前,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份额约为62%左右,欧元约为23%左右,英镑、日元等其他货币都在4%以下。考虑到中国从2009年7月1日正式启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如果用十年时间能够使人民币的“货币国际化指数”达到和超过10%,稳居世界第三大国际货币,将是非常了不起的成果。因此,可以把10%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

考虑到新中国成立90周年后,中国的GDP完全有可能超过美国(新中国成立30周年,经济由高速发展到濒临崩溃;到60周年时,由濒临崩溃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仍保持相对较高的发展速度),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当然,这是年度GDP的概念,不是累计财富或综合国力的概念),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的综合份额也可能达到或超过20%,相应的,美元的国际份额就有可能降低到50%以下,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局面,国际货币体系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可以把不低于20%作为到2040年人民币国际化的中期目标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