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王永利:把握规律 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4)

王永利:把握规律 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4)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7月20日16:41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计价、清算、交易和储备货币,特别是要取代现有货币成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是需要具备很多条件的,特别是需要国家更加开放和市场化、法制化,而且也不是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的,其面临的市场冲击、国际冲击会更加突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的责任会更加沉重,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必须把握好规律,积极而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四、人民币“流出”、“流入”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应对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大规模的人民币流出、流入,是否会给中国金融市场稳定造成重大冲击,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正是由于对这一问题存在很大顾虑,所以决策层面对人民币走出去一直是非常审慎的,从最初只选择四个城市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到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到控制境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同时想方设法发展香港等海外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轨迹,都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但实际上,这其中存在不少误解需要澄清。

实际上,在记账清算体系下,人民币流出、流入,仅仅是人民币所有权的流出、流入,并不存在真正货币的流出、流入,因此,不会给我国整个金融系统的流动性以及现钞的数量产生多少影响,但是,这会对银行资金来源的结构和境内人民币的货币总量(M2)产生影响:人民币流出,对境内办理清算的银行而言,其吸收的境内企业存款就会转变成境外银行同业存款(由内债变成外债);由于企业和个人的存款记入M2,而银行同业存款不记入M2,因此,会使境内货币总量随之减少。同理,人民币流入则会造成相反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净流出或净流入的规模进行预测和监控,并提前运用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加以调剂,将境内人民币货币总量的变化控制在预期的目标之内。

其中,尽管人民币的流出不会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但由于其纳入贷存比的一般性存款减少,就会抬高其贷存比。因此,在人民币流出的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应该及时调整或取消目前实施的商业银行贷存比不得超过75%的规定,转而更加注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监管,在满足流动性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以超出一般性存款规模发放贷款。

同时,在境外人民币的需求非常旺盛的情况下,如果中国进口大量支付人民币(人民币流出),而出口大量收取外汇,在进出口规模和贸易顺差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就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会进一步加大,央行外汇储备也会随之增加,并相应扩大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扩大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扩大我国的人民币外债规模。相反,如果由于中国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等原因,造成境外对人民币的热情急剧消退,中国进口需要大量支付外汇,而出口又大量收取人民币(人民币回流),则人民币贬值压力就会加大,央行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外债规模就可能快速收缩,进而使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总量增长受到严重冲击,应对不好,就可能造成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在人民币大量用于国际贸易、投资领域的情况下,我国的外汇储备、外汇占款等主要涉及外汇的指标,与包括本外币在内的贸易顺/逆差、资本项下顺/逆差、国家外债等指标的变化就可能发生偏离,相互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为更加准确清晰地反映人民币跨境流动和境外拥有的情况,有必要对流出去的人民币实施专门标识,银行在记账时,使用不同于国内一般人民币的专用名称(如“外汇人民币”或“离岸人民币”)及货币符号,从而方便对境外人民币的统计和管理。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