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必须理性看待国家海外净资产及其净收益

必须理性看待国家海外净资产及其净收益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6月28日18:13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切实加强国家外汇储备的关注和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相关政策和策略,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和利用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但这必须要有全面、客观、理性的观察和分析,决不能以偏概全、哗众取宠,造成严重的社会误导。

王永利 中国银行资深研究员

最近,一则关于中、美、日三国海外净资产及其净收益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极大震动:“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手握超过3万亿美元的海外净资产,去年的净投资收益达到1700亿美元,这个国家是日本。世界上有一个国家,欠了4.5万亿美元的海外净负债(负的净资产),但去年的海外净投资收益竟然高达2288亿美元,这个国家是美国。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手握近2万亿美元的海外净资产,但去年的海外净投资收益却是负298亿美元,这个国家是中国。”

由此,某知名学者尖锐地指出:“能够负债是实力的标志,能够负很多债说明有本事。美国借很多外债,同时又在国外投资持有各类股权资产,在其国内减税且加大赤字,带来的结果是国内外双丰收。相比之下,中国拿着几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傻乎乎地瞎兴奋,就像明清人一样以为国库存银子多才是实力,他们没想到这是通过卖环境、卖资源、卖股权资产、卖健康得来的钱,同时又拿这些钱去买那些年收益1%-2%的外国债券,或者通过一些‘大手笔’运动式投资计划投到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去烧钱。”这种观点已引起不少知名人士的附和,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上述数字比较和知名学者的尖锐发声,不能不让人深感震惊,大有振聋发聩的感觉。但仔细琢磨,这种看法却不够全面和客观,难免有失理性,很容易产生严重的误导。

这里至少有以下方面值得注意:

一、上述消息过度强调海外净资产及其净收益的综合结果,而并没有进行资产、负债的结构分析。

实际上,世界各国的海外资产、负债并不完全相同,而不同的投资和负债的收益与成本相差是非常大的。

在海外资产方面,最主要的内容是国家对外的投资,主要包括对各类经济组织的股权投资(直接投资)和对金融市场的证券投资两大类:

一般而言,股权投资由于受到《公司法》资本保全要求的限制,需要承担企业经营管理最终的责任,不能随意从所投资的企业撤回投资(需要资金时,只能转让投资),因此,其风险较高,所要求的投资回报率也就相应提高。而金融市场的证券(包括国债、政府债、金融机构债、公司债以及市场流通的股票等有价证券)投资,由于证券的透明度、流动性以及监管较强,其风险相对较低,因此,其投资回报率也就相应较低。

另外,一个国家的海外资产还包括存放在金融机构或央行的存款,以及其他应收账款等。这类资产的风险进一步降低,其收益水平也会进一步降低。

那么,能不能将低收益的海外资产都转成高收益的海外直接投资哪?这不仅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平衡点选择),还取决于被投资者的需求,如其对资本的需求、对技术的需求、对管理经验的需求等。有的国家急需要引进海外投资,但由于投资环境达不到投资者的要求而难以引进;有的国家有资本,但却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投资到海外的经济组织上去,获取更大的投资回报。

在海外负债方面,又包括主动负债和被动负债两大类:

主动负债一般指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企业部门、金融部门等根据需要,主动到海外筹集债务资金,如到海外发行债券、获得海外银行贷款等。

被动负债一般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往来主要采用“记账清算”方式(通过金融机构,以存款账户增减记录,即增减债权、债务的方式)进行的,而非“现金清算”方式(直接的现金收付,不会出现债权、债务关系)的情况下,一国对外投资或进口付汇造成本国货币“流出”时,实际上仅仅造成了货币所有权的流出,而没有发生实际的货币流出,但却因此增加了货币发行国的对外债务,并相应增加了货币储备国(拥有货币所有权的国家)的债权。这种负债主要是由于清算方式被动造成,债权人不将其储备货币用回来,货币发行国很难主动减少这种负债,即使海外债权人将其储备货币通过投资、进口等方式转让给其他国家,也不会减少货币发行国的负债。因此,当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其被动负债就会随其货币国际储备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国外拥有其货币储备越多,其被动负债就会越大。

一般而言,被动负债的成本会大大低于主动负债,但这种被动负债的增加却需要非常严苛的条件,即其货币要更多地成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

从中、美、日三国的情况看,其海外资产和负债的构成存在极大的不同。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生产能力和消费水平非常低下,大量的资源和劳动力有待开发,亟需引进海外资本、产品、技术和经验等,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中国廉价的资源、劳动力和环境保护,以及独特的政府支持、优惠政策,也吸引大量的国际资本和产能流入,起产品除支持国内需求外,更多的是用于出口,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从而使中国发展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但由于中国的货币并不是国际货币,大量的外商投资和出口收汇所形成的外汇储备,只能被动地存放海外(特别是最国际中心货币发行国——美国)或用于投资金融市场证券,还难以直接对外进行股权投资。特别是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过程中,社会上获取的外汇都愿意结汇转成人民币,因而将外汇储备主要集中到中央银行身上(在人民币保持明显的升值态势时,要推动“藏汇于民”是不现实的),而央行的外汇储备对应的是发行货币,为保持币值稳定,央行更多地注重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而非收益性的情况下,更是难以有效开展股权投资。即使由中央财政购买一部分外汇储备,形成国家主权基金,其投资在很多西方国家仍受到诸多限制。这就使中国在很长一个时期,一直是资本净输入国,而非净输出国。直到2014年,这种情况才发生转变。这就造成中国吸收的负债主要是主动负债,其成本远比被动负债高,但海外投资主要是证券类投资,特别是地收益的国债和金融机构存款等,其收益远比股权投资低,因此,尽管其海外净资产近2万亿美元,但其海外净收益很低,甚至出现负收益也并不足以为怪。

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依靠其先进的技术、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对海外的股权投资很大,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回报率都很高。同时,由于美元是国际中心货币,美元的国际储备规模很大,就使其海外负债规模更大,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外净负债,但其海外负债中,很大的部分是美元储备的被动负债,其成本比主动负债低很多。这样,尽管美国的海外净负债规模庞大,但其海外净投资收益仍然很大。

与中美相比,日本处在中间的位置。一方面,与中国相似,日本保持了很大的贸易顺差,但由于贸易清算中日元的比例并不高,而更多的仍是美元等国际货币,因此,贸易顺差的扩大,只能使日本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曾经世界领先,目前列中国之后排世界第二),而外汇储备同样只能被动地存放海外或更多地投资于金融证券,其收益率比股权类投资低很多;与美国相似的是,日本的对外股权投资也很大(并相应减少了其外汇储备,这也成为日本国家外汇储备没有中国大,但其海外净资产却超过中国上万亿美元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同的是,由于日元的国际储备规模远远无法与美元相比,因此,日本因日元的国际储备而形成的被动负债规模也就很小,这就使日本的海外净资产规模明显大于美国,但其净收益规模却仍无法与美国相比。

显而易见,海外资产和负债的结构不同,对海外净收益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中国要努力优化海外资产、负债的结构,争取最好的海外净收益,但这却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没有条件的。简单地与美国比较甚至是攀比,是没有道理,甚至是容易出大错误的!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