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化解经济困境还需从宽信用入手

化解经济困境还需从宽信用入手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6月02日08:55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央行连续的降准降息并没有创造出额外的信用,因为商业银行没有把新释放出来的货币都借给企业,而是相应的增加了超额储备,银行备付金,以及其他渠道的投资。

作者:

张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张家瑞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来源:微信公共号“宏观经济观察”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难题是信用创造受阻;企业杠杆率太高,资产负债表失衡是信用创造的核心问题;货币无法变成信用,经济发展又将进一步下滑。这样就形成一个打不开死循环,经济处于一个螺旋向下的恶性循环中。

激发信用创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商业银行惜贷造成信用创造受阻,解决问题还需要从激发信用创造入手,而PSL有助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昨日(6月1日)路透报道:“中国央行近期针对特定银行进行了PSL(抵押补充贷款)操作,以提供基础货币,同时调降本次PSL利率至3.1%,以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们认为相比于4月份降准,PSL对经济症结的发力更加精准。不但PSL相比于其他货币投放渠道而言具有完整的信用创造能力,而且PSL利率还有助于引导长端资金成本下行。由于PSL所获得的资金必须用于信贷投放,这就为打通货币向信用转变的渠道,有利于缓解当前紧信用的环境,有助于目前的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同时,PSL会加大信贷投放,有助于经济进一步企稳。

而我们在《症结不通,宽松无用 -- 拒绝“大金融时代”》文章中已经指出,单纯的宽松货币政策无法有效解决我国当前紧信用的问题。由于资金需求方的高杠杆令资金提供方不敢继续提供信用支持,这也是我国目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的重要原因。而另一方面,连续的降息降准刺激了金融市场的繁荣。由于不敢流向实体经济,资金都流向了金融市场。这种现象在美国、欧洲都屡见不鲜,而在当前的中国,这种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宽松的货币环境与实体经济中的信用紧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央行如果持续放松货币政策政策,其自身的压力也必将加大。除了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大幅度扩张以外,在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中,金融市场也越来越大,风险投机越来越严重,使得央行退出宽松的成本也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