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中国已成资本净输出国 潜力和优化空间巨大

中国已成资本净输出国 潜力和优化空间巨大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2月12日09:33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从世界排名看,我国已连续两年列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世界第3,且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过6600亿美元,列世界第11位。我国从吸引外资国快速转变为对外投资国。这一重大变化意味着什么?值得深思。

■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成为对外经贸合作亮点。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4年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如果算上中国企业在第三地的融资再投资,我国对外投资规模约为1400亿美元左右,超过中国利用外资约200亿美元,表明中国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但无论是和全球平均水平相比,还是和东南亚小型经济体相比,以及同样经济总量的美国相比,都还有很大差距,对外投资质量的差距更大。随着我国进一步推进确立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更多释放企业境外投资的活力,对外投资还将保持高速增长,“走出去”也将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因此,对外投资的潜力和优化空间巨大。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将处于平稳发展“新常态”,“走出去”将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下一步要更加注重对外投资的质量,着力提升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程度,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提高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能力,通过“走出去”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对外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急需引进海外投资发展经济。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合作取得新发展,“走出去”的规模迅速扩大,“走出去”的层次、水平与效益进一步提高。

1.短期内实现大跨越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只有少数国有企业主要是贸易企业走出国门,开办代表处或设立企业。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2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仅有22亿美元,2008年上升到407亿美元,2013年达到1078亿美元,2002-2013年年均增长39.8%。如今,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不断的投资扩张中成为资本输出大国。截至2014年底,我国境外投资在短短13年间增长了近45倍,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连续两年居世界第。

2.对外投资领域和地区不断拓宽

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4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612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320.5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全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其中12月当月,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804.1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为130.9亿美元,同比增长31.8%。截至2014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折合6463亿美元)。

3.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

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4年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其中金融类131.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非金融类10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全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同期我国吸引外资规模仅差35.6亿美元,这也是我国双向投资按现有统计口径首次接近平衡。

4.对外投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

资源、电讯及石油化工等行业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领域,金融业也成为继采掘业、制造业和商务服务业之后又一外投资的重要领域。一批境外研发中心、工业产业集聚区逐步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门类广泛,涉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15大类,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72.5亿美元,采矿业193.3亿美元,批发零售业172.7亿美元,上述3个行业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

5.对外投资形式逐步多样化

由单一的入地投资向跨国并购、参股、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扩展,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2014年我国大型对外投资并购项目投资领域呈现多元趋势。能矿领域继续成为投资热点,五矿资源等企业联营体以58.5亿美元收购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国家电网公司以21.01亿欧元(折合25.4亿美元)收购意大利存贷款能源网公司35%股权。

制造业领域并购活跃,联想集团以29.1亿美元收购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移动手机业务;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10.9亿美元收购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14.1%股权。农业领域跨国并购取得突破,中粮集团以15亿美元并购新加坡来宝农业公司和以12.9亿美元并购荷兰尼德拉公司,成为迄今农业领域对外投资最大的两个项目。

6.地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

2014年,地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451.1亿美元,同比增长36.8%,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43.8%,较上年比重增加7.2个百分点。其中广东、北京、山东位列前三,对外直接投资额分别为96亿美元、55.5亿美元和44.1亿美元。

7.企业更加注重当地利益融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例如,中建集团在阿尔及利亚雇用当地分包队伍近300支,住房领域项目本地化采购率达85%,年当地采购额近4亿美元,该集团承揽的巴哈马海岛度假村项目已累计授予当地承包商和供应商合同额3.5亿美元,占总承包额的20%。南车集团在马来西亚设立了东盟制造中心和维保中心,制造、销售和服务全产业链属地化。中铝集团在秘鲁的铜矿项目开工前先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解决了困扰矿区居民70年的水污染问题,还斥资2亿多美元为矿区建设了系列现代化城镇设施。由于企业更加注重当地利益融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受到了投资国的好评。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

1.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持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经济体,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下降时,中国继续保持了正增长,特别是2008年、2009年和2012年与全球10%以上的下降速度形成鲜明对比。2011年末、2012年末和2013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增加量均超过1000亿美元,2011年末中国对全球贡献率超过17%。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对美国、欧盟等危机中心国家的直接投资力度明显增加。2008-2013年期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从4.6亿美元增加到38.7亿美元,最高达到2012年的40.5亿美元,美国成为继中国香港之后的中国第二大直接投资目的地;同一期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从4.7亿美元增加到45.2亿美元,最高达到2011年的75.6亿美元;同一期间,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从0.6亿美元增加到4.3亿美元。

2.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收支平衡

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加速了相关产业的转移,不仅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而且在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规模和外汇储备规模巨大的背景下,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据统计,2013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其中存量超过1000亿美元的行业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且与服务业比重上升趋势是一致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相关产业转移,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改善。

与此同时,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现逆差,即中国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缓解了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带来的风险,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2008-2013年期间,中国净流出资金从534.7亿美元增加到732.4亿美元,每年度超过430亿美元。

3.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跨国公司成长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一方面显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另一方面也使我国一批跨国公司快速成长起来。据统计,2008-2013年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559.1亿美元增加到1078.4亿美元,占世界份额从2.8%变化到7.6%,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超过2010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同一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呈现快速增加态势,从1839.7亿美元增加到6604.8亿美元,占世界比重明显增加,从1.1%变化到2013年的2.5%。与此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中国跨国公司的快速成长,包括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在内,数以百计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成长起来。

4.促进了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东盟国家等东亚区域合作和结构调整。2008-2013年期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从24.8亿美元增加到72.7亿美元,持续保持增长,其中2008年增长156.6%。2008-2013年期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年末存量分别为64.9亿美元、95.7亿美元、143.5亿美元、282.4亿美元和356.7亿美元。无论是流量结构还是存量结构的变化,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符合东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中国的利益。

中国对外投资仍有巨大的增长和优化空间

多种因素表明,随着我国进一步推进确立企业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更多释放企业境外投资的活力,对外投资还将保持高速增长,“走出去”也将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据商务部预计,我国未来5年对外投资增速会保持在10%以上,继续保持在世界投资大国的行列。主要依据是:

1.对外直接投资面临较好的国内、国际环境,出现新的发展机遇

从国内形势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将取得新进展,将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提供强劲的内部支撑。2014年,中国GDP总量达到63.6万亿元,外汇储备余额累计近4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2014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累计达6.6万亿元,同比增长41%。平稳的经济增长、巨额的外汇储备以及日益国际化的人民币,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撑。

从世界经济看,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全球投资企稳回升,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2014年,世界经济继续温和复苏,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增强,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良好的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必将促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2.从国际比较看,比例低,增长潜力大

从中国对外投资流量来看,中国在2012年和2013年对外投资约在800-1000亿美元之间,这在全球能排在前三,居于美国和日本之后。从吸收和输出直接投资总量占GDP的比例来看,中国历史上吸收和输出直接投资占2013年GDP的比例分别为10%和6%,而全球、发展中国家和东南亚的平均水平为20%-30%,美国则超过30%。

从经济总量看,我国对外投资和吸收外来投资的规模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的统计,中国在2013年所吸收和输出的直接投资占总固定资产形成的比例均低于3%,而全球平均为8%,发展中国家平均为9%和5%,东南亚也在5%左右。从总量上和中国经济可比的美国来看,即便美国历史上积累了大量的直接投资存量,但2013年其吸收和输出的直接投资比例也占其固定资产形成比例的6%和10%。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吸收和输出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但是无论是和全球平均水平相比,和东南亚小型经济体相比,以及同样经济体量的美国相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虽然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但相对于经济总量来看,仍然不高,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3.“走出去”成为国家战略,为对外投资创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

目前,“走出去”成为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明了战略方向,政府正在为更多的中国资本“走出去”创造条件,“以开放促改革”,“走出去”发展战略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走出去”作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列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及个人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这为中国企业与个人对外直接投资指明了发展方向,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加速。

与此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也加快了投资审批制度的改革,在新公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中,新的政府核准投资目录对境外投资项目大幅松绑。除了少数另有规定外,对外直接投资一律实行备案制,进一步减少了对企业海外投资的行政干预,企业“走出去”投资的自主性和市场化行为将明显增强。

4.“一带一路”战略,为“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海外拓展的新机会。2014年11月APEC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以及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同时,中国也正着手推动另一家巨型开发性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

实现“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既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联通,也包括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相互畅通和便利化的联通。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有意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5.双边或多边自贸区的加快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和带动区域内投资的便利化

目前,中国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ECFA)。

最近,中国又先后与韩国和澳大利亚完成了中韩自贸区和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实质性谈判,并启动中日韩自贸区第六轮谈判工作。中美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也在进行中。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作为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的制度性安排,在进一步促进双边或多边贸易自由化和经贸发展的同时,也会大大便利对外直接投资,把双边或多边的投资与合作带向更高的水平。

6.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动力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面临长期维持低增长的趋势,新兴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但在过去的2014年,经济增速也较以前明显放缓。根据IMF2014年10月份报告,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基础设施明显供给不足,而发达经济体现有的基础设施逐步老化。美国国内土木工程师协会估计美国99%的主要公路都处于老化的不良状况。预计在未来15年,全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将超过9万亿美元。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动力,也为中国对外投资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多措并举推动对外投资加快发展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将处于平稳发展“新常态”,“走出去”将进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更加注重对外投资的质量,着力提升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程度,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提高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能力,通过“走出去”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1.进一步落实中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推进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要继续简化审批,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等现有政策,立足长远支持一批重大项目。按照市场原则,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为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资便利。

2.大力开拓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国际市场,整合行业资源,创新对外合作模式

探索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投资运营方式,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全方位服务,并通过国际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

3.加强境外投资监管,规范企业经营秩序,坚决防止恶性竞争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强化风险防控,确保我国企业和公民在境外的安全。

4.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化专业人才

积极引入国际化人才,明确部分高校作为企业“走出去”的对接院校,重点培养相关语言类、贸易类、法律类等专业人才。(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李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