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十大里程碑事件

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十大里程碑事件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2月04日15:51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中国金融信息网认真梳理,精心策划,总结、盘点了一年来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大事件,在多位专家和学者的大力支持下,评选出“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十大里程碑事件”。

370-2jpg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由中国金融信息网主办的“人民币时代”主题论坛(第二期)于2月4日举行。论坛上,中国金融信息网人民币频道发布的了“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十大里程碑事件”。

2009年7月,国务院批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国际化的征程自此启动。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五周年。目前,人民币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已是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七大储备货币。回顾不平凡的2014年,在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各项配套政策加快推出,离岸市场热情高涨,人民币国际化迈上了更高台阶。

中国金融信息网认真梳理,精心策划,总结、盘点了一年来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大事件,在多位专家和学者的大力支持下,评选出“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十大里程碑事件”。(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一、英国政府发行首只人民币主权债券 人民币逐步跻身储备货币

2014年10月14日,英国财政部成功发行规模为30亿元的首只人民币主权债券,债券发行收入纳入英国外汇储备。英国成为中国之外首个发行人民币计价国债的国家,人民币也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加元之后的第五大英国外汇储备,创造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新里程碑”。

不仅如此,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2014年10月再次成功发行30亿元2年期离岸人民币债券。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财务公司2014年11月成功发行10亿元1年期离岸人民币债券,不仅是澳大利亚政府机构首次发行人民币债券,也成为第三个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达国家政府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一些国家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国家外汇储备货币,只是尚未向外界公布,其中包括一些发达国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透露,30家央行与货币当局已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点评

浙江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执行所长贲圣林

英国率先国际社会发行人民币主权债有助于丰富人民币债券市场、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特别是收益率曲线的建设、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而选择将此次人民币债券发行收入纳入其储备货币是英国对中国未来和人民币国际化前景的一种认可,也是英国为争取伦敦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心和保持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战略选择。虽然其他不少国家也已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但英国的国际地位和此次选择的公开方式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堪称中英两国经济金融战略合作共赢的一个成功例子!

二、人民币货币互换规模超3.1万亿元 应对危机功能显现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瑞士、斯里兰卡、俄罗斯、卡塔尔和加拿大5个国家的央行签订了新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与韩国、香港、阿根廷、新西兰、蒙古、泰国、哈萨克斯坦以及巴基斯坦8个国家或地区续签了这一协议。2014年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累计15020亿元。自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与28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度为31182亿元。

2014年,在双边本币互换中人民币应对经济危机的功能显现出来。除了在中韩本币互换协议下的资金支持企业贸易融资外,阿根廷先后三次调用同中国的货币互换协议,获得总额等值于23亿美元的外储。此外,中俄货币互换促进投资者对俄罗斯经济的信心并有助于阻止资本外流。巴基斯坦国家银行前行长亚辛·安瓦尔甚至撰文指出,在2013年巴基斯坦面临外储不足和货币贬值的情况下,中巴货币互换有效抵御了资本市场的冲击,使巴基斯坦避免遭遇经济危机。

点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吕随启

货币互换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当时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它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规避资本管制、降低融资成本、管理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是很有优越性的表外业务工具。

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陆续与韩国、瑞士、俄罗斯、加拿大等28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当局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度已经达到31182亿元。中国政府之所以频繁利用货币互换,首先与应付金融危机的需要有关。在金融危机期间,货币互换不仅缓解了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同时拓宽了央行干预的空间,成为平抑汇率波动的有效工具。其次,货币互换市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格局至关重要,中国政府通过货币互换这一金融工具不断拓展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可以很好地确立并稳定与其他货币当局的关系。再次,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考虑。通过开展双边本币互换,为周边经济体提供流动性支持,中国可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危机合作。通过货币互换支持需要救助的新兴市场 和发展中国家,有利于中国稳定周边环境。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境外结算业务的发展。 随着多项货币互换协议的付诸实施,新兴市场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空间将不断加大,操作的自主性及灵活性也将大为增强。

货币互换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稳定出口。在全球美元流动性吃紧的情况下,货币互换可以帮助一些陷入结算困境的贸易伙伴应对金融危机,从而扶持并稳定我国的出口。

第二,货币互换有利于稳定地区货币制度,防范金融风险。

第三,货币互换可以推动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在阿根廷、马来西亚和印尼,人民币主要是在贸易中充当支付结算的角色;白俄罗斯则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韩国主要是帮助在华企业进行融资;香港是人民币第二大集散中心,中央又准备在香港发债,货币互换主要是为满足资金供给。

第四,货币互换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而且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因此也是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举措。

三、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投行提升人民币国际话语权

2014年7月15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个金砖国家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金砖国家建立应急储备安排具有里程碑意义,为金砖国家建设性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合作平台,提高金砖国家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形成有益补充,同时也有助于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2014年10月1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也标志着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区域新多边开发机构的筹建工作将进入新阶段。11月8日,中国宣布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

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成立主要是为亚洲地区和“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进一步便利化,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金融合作将更为紧密。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筹建将推动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涂永红

2013年,美国退出QE引发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动荡,印度、巴西也出现了汇率大幅波动。一旦他们出现金融危机,IMF的冗长程序,美国的一票否决制,以西方经济学为出发点的救助标准,往往使得这些国家得不到及时的救助,或者情况雪上加霜。成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根据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和需求设立新的制度和程序,克服IMF现有制度的弊端,增强金砖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

金砖国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互补性强,资金需求旺盛,资本流动对周边国家有较强的外部性。目前世界银行的资金支持项目、金额不能满足他们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可以在资金支持领域、支持项目、贷款条件、组织运作方式方面更贴近金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因而是对现行IMF、世行的有益补充。

在中国经济起飞的阶段,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话“要致富,先修路”,说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泰国、柬埔寨、印度、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落后,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然而,基础设施投资金额大,期限长,风险高,私人部门不愿介入。而亚洲开发银行一方面资金有限,另一方面投资领域并不集中在基础设施上面,难以解决亚洲地区基础设施落后问题。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与亚洲国家共建共享,提高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是践行习近平主席欢迎周边国家“搭便车、搭快车”的具体举措。

当然,金砖国家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是新生事物,有别于传统的国际组织。会更好地体现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包容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中国在这些组织中将有更大的话语权。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选择的结果。2014年人民币已经成为第五大货币,中国是一个高储蓄国家,正在成为一个资本输出国,人民币的稳定和使用便利,才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动力。中国并不指望这些国际组织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四、沪港通鸣锣 RQDII出场 RQFII扩围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加快

2014年,资本市场双向全面开放:73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渠道逐步拓展, RQFII试点扩容、沪港通和RQDII机制正式推出。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股票交易正式开锣。沪港两地证券市场成功实现联通,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迈入了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内地资本账户加速开放。

201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开闸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业务,这是人民币“走出去”路程中又一重要事件。

2014年,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地区继续扩大,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分别获得500亿元额度,法国、韩国和德国分别获得800亿元额度,卡塔尔获得300亿元额度。截至年末RQFII试点已拓展到10个境外国家和地区,可投资额度达8700亿元。118家境外机构获得RQFII资格,95家获得投资额度,累计达2997亿元。

截至2014年末,共有211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较去年末增加73家,其中已有180家境外机构入市交易,持有债券5720.4亿元。

3月14日,德国汽车生产制造商戴姆勒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熊猫债(境外机构在中国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这是首家境外非金融企业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首只债务融资工具。

点评

中国银行资深研究员 王永利

人民币国际化首先需要人民币走出去。这其中除了跨境贸易项下人民币净流出外,还应该包括跨境投资项下的人民币净流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对外人民币贷款,政府对外人民币援助,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及个人对外人民币汇款或人民币现金带出等等。但人民币要真正流出去,并更多地为境外所拥有,还需要增强人民币的收益性和流动性。由于人民币目前最大的市场在中国境内,因此,除打造越来越多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外,打通境外人民币回流中国境内的通道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沪港通以及RQDII、RQFII则为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提供了重要渠道。

沪港通以及RQDII、RQFII目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严格的限制,还处在尝试的阶段。从长远看,人民币国际化,首先需要坚持代理行清算模式,并严格控制人民币现钞外流,从而使人民币流出,仅仅体现为人民币的所有权流出(相应的,所谓人民币回流,也仅仅是指人民币所有权的回流),而人民币本身(头寸)则始终留在中国境内,减少因人民币国际化而产生对中国境内金融机构流动性的重大冲击,并使境外人民币同样支持中国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这就需要有足够大的境内证券市场,特别是国债市场的支持,并切实加快人民币项下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这不同于人民币的可兑换),加快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另外,将沪港两地股票市场连通,将更好地发挥两地市场的整合优势和综合竞争力,推动香港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逻辑集中和一体化建设。可见,沪港通以及RQFII、RQDII的发展还有巨大潜力,还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

五、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稳步推进 黄金国际板起航交易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一年来,上海自贸区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基本确立,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大大加速。“一行三会”共推出51条创新举措,在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投融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5个方面形成了“一线放开、二线严格管理的宏观审慎”的金融制度框架和监管模式。

同时,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市场开始出现 。2014年9月18日,上海自贸区首个面向境外投资者的“国际板”——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正式起航交易。迈出了发展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市场的第一步。

点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丁志杰

黄金市场是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发达的金融市场是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条件。黄金国际板,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同时面向境内外投资者,联通了国内外市场,有助于提升上海在世界黄金市场的地位,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有益尝试,为发挥国内市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作用开辟了一条新渠道。

上海自贸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大有可为。货币可兑换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自成立以来,上海自贸区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形成了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措施,包括个人其他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银行办理大宗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涉及的结售汇业务,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及变更登记下放银行办理,促进了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降低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外汇管制约束。

上海自贸区在发展开放金融市场方面还有很多空间。离岸人民币市场在全球多点开花,蓬勃发展,出现了很多国内市场还没有的产品,例如人民币外汇期货。借鉴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成功经验,引进改良相关人民币产品,在上海自贸区试点,将是一条同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的“捷径”。

六、加拿大建立北美首个人民币清算行 人民币实现24小时全球清算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在8个地区指定了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既涵盖英国伦敦、德国法兰克福、法国巴黎、卢森堡欧洲多地,又包括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悉尼、韩国首尔和卡塔尔多哈。

2014年11月9日,中国工商银行加拿大子行获批担任多伦多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成为北美地区第一个人民币清算行。

截至2014年末,人民币清算系统已覆盖亚洲、欧洲、北美、大洋洲等主要地区,清算行总数达到12个,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人民币清算全球网络已初步建立,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在加速推进。

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鄂志寰

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了一条通过发展离岸市场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独特路径,最近几年,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突飞猛进,市场结构不断完善,人民币清算支付体系建设作为离岸人民币市场运行的关键环节,其内涵从原来的提供离岸人民币流动渠道、供应流动性、提高外汇交易效率等方面拓展到更好地便利投融资活动及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等領域。

从这个角度看,加拿大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在推动中加双边经贸发展及金融往来、助推人民币进入加拿大市场并辐射北美自由贸易区商业、贸易和投资市场全领域的同时,标志着人民币清算网络完成了由亚洲到欧洲进而在北美合拢的整体布局,实现了7*24小时全天候运转,人民币清算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另外,加拿大建立北美首个人民币离岸中心是一项一揽子的安排,包括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加央行提供人民币紧急流动性支持的承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以及RQFII试点等内容。因此,加拿大离岸人民币市场将成为中国银行业及各国金融机构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舞台。

七、欧洲离岸人民币中心“四足鼎立” 人民币走俏韩国

2014年,欧洲成为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6月,中国人民银行指定建设银行成为伦敦人民币业务的清算行,这是中国在亚洲以外的区域首次设立人民币清算行。此后,法兰克福、巴黎和卢森堡先后设立人民币清算行。至此,欧洲离岸人民币中心城市“四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初现。

欧洲离岸人民币市场版图逐步成形之际,人民币国际化在亚洲地区明显提速。韩国在建设离岸人民币枢纽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经具备了货币互换、指定人民币清算行、人民币境外机构投资者资质,并发行了最有韩国风味的“泡菜债”。韩国还在12月启动了人民币与韩元直接交易机制,成为继俄罗斯与日本之后,在中国境外第三个直接交易人民币与其本币的国家。

点评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研究院院长助理 温彬

自2009年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展顺利,并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新亮点。由于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因此培育和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成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2014年,在中国和有关国家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欧洲传统金融中心初步建立了“四足鼎立”的人民币离岸市场,韩国的加盟也使人民币离岸市场从东南亚扩大至东北亚。至此,人民币离岸中心基本涵盖了亚洲和欧洲主要国家和金融中心。

目前,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是加强同亚欧沿线国家经贸关系,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人民币对外输出将从目前的贸易渠道转向投资渠道,亚欧多个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为人民币最终成为储备货币奠定基础。

八、人民币双向波动弹性增强 银行间外汇市场放开准入

2014年3月,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银行柜台汇率报价区间由2%扩大到3%。央行大幅减少外汇干预,基本退出常态化的市场干预。人民币有升有贬、双向波动稳步扩大,汇率预期开始分化。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和即期汇率分别累计贬值0.36%和2.42%,均为2005年汇改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贬值。

在外汇市场建设方面,为进一步丰富市场参与主体,促进外汇市场发展,外汇局全面放开银行间外汇市场境内机构准入。包括券商、信托、保险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均可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此外,2014年汇率机制改革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妥推进,推出了人民币对新西兰元、英镑、欧元、新加坡元的银行间市场直接交易和人民币对哈萨克斯坦坚戈的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降低了经济主体的汇兑成本,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

点评

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 刘东亮

单向升值好比是小池塘中的微澜,双向波动好比是大洋中的惊涛骇浪,从单向升值到双向波动,不仅是人民币汇改之路上的重大里程碑,更是对市场参与者的一次洗礼,也只有在双向波动的市场环境下,各类避险和衍生工具才能得到应用和发展;而更多参与机构的准入,意味着大洋中的生物更加多姿多彩,但竞争也更加激烈残酷。更大的波动,更广的参与者,更多的工具,更频繁的交易,人民币迈向成熟货币的大交易时代已露曙光。

九、存款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 存款保险制度征求意见

2014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非对称降息,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2倍,这是自2012年6月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到1.1倍后,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此次央行还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期限档次进行了简化和合并,不再公布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这是对未来最终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所做的积极尝试,进一步拓宽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空间,提高市场化定价能力。

11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由中国人民银行起草的《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存款保险条例制定加速,将为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夯实基础,扫清障碍。

点评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谢亚轩

存款保险制度是中国经济金融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是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业开放的基础性条件。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保护存款人利益,稳定存款人信心,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十、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激增 人民币投资产品日趋丰富

作为离岸人民币市场最主要的投资工具,2014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激增。截至2014年12月上旬,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量已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20%以上,而2013年增速仅为12%。

2014年,香港点心债发行大幅上升,前三季度发债总额达到1636亿元。到2014年9月底,点心债存量达到3744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在台湾也不断发展。截至2014年12月上旬,俗称为“宝岛债”的台湾人民币债券累计发行31只,发行总额达208亿元。

除了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以外,其他离岸人民币市场2014年人民币债券发行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包括,法国“凯旋债”、德国“歌德债”、卢森堡“申根债”、澳大利亚“大洋债”、韩国“泡菜债”、马来西亚“金虎债”、阿联酋“酋长债”。

10月20日,新加坡交易所人民币期货交易合约正式挂牌,包括美元/离岸人民币期货和人民币/美元期货。新交所推出人民币期货合约交易是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重要一步,不仅进一步丰富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品种,活跃市场交易,也为全球人民币投资者带来一项风险管理工具。

点评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胡俞越

中国对外开放可以概括为分三步走:第一步中国商品走出去,第二步中国人走出去,第三步人民币走出去。中国2014年净资本流出达历史高位,对外直接投资增长14.1%,至1029亿美元。人民币已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的全球第五大常用支付结算货币,市场份额达到创纪录的2.17%。在各个离岸市场,人民币债券发行激增,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追捧。2014年9月英国政府宣布,英国将发行20亿元人民币债券,并将发行人民币债券所获收入将用于增加英国外汇储备。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等相继推出了人民币期货。国际离岸市场人民币产品呈现出竞争愈来愈烈之势,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和突出表现。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同步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特征。中国经济也将从一个商品输出大国向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并重的大国转型,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也必将成为与美元、欧元并驾齐驱的全球三大强势货币和储备货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民币是一个有理想的货币。

[责任编辑:李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