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强调的是灵活性

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强调的是灵活性

金融时报2014年12月15日09:15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12月1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将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议着重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分析认为,这意味着这一宏观经济政策“经典组合”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更有针对性。

2015年我国经济将如何开局、未来改革将在哪些领域重点推进、宏观政策和微观实践将向何方着力?12月1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将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议着重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分析认为,这意味着这一宏观经济政策“经典组合”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更有针对性。 

尽管政策基调保持稳定,但在经济新常态下,政策内涵和操作重点已发生微妙变化。如何理解“松紧适度”这一表述出台的背景及其含义?2015年宏观调控又将如何体现这一思路? 

以灵活应对复杂 

“在我看来,强调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实际强调的是灵活性的问题。”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的这一新表述,实际与本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的要求是相匹配的。” 

赵庆明认为,从目前国内外形势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经济还处于换挡时期,这从11月份经济金融数据可以看到。因此,积极主动地在政策上进行调整,是保障未来经济稳健运行的需要。“为什么要加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就是因为环境复杂且一直在变化。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也就是题中之义。”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温彬表示:“稳健货币政策强调了灵活性,注意松紧适度,这表明可以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对利率、汇率和存款准备金进行适度、相应调整。同时,对于结构性问题还会继续采取定向的货币政策手段。” 

2014年以来,央行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注重定向、结构性调控,在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鼓励银行增加对“三农”、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取得成效。温彬指出,目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美联储加息预期会引起国内资本外流,资本项目逆差或许成为“新常态”,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方式投放基础货币或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这或许需要降准应对。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低迷,我国也出现通缩隐忧,如果未来形势出现恶化,或许需要进一步降息应对。 

赵庆明预计,“松紧适度”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将继续在流动性管理上花费功夫,在近期外汇占款下滑大趋势下,不排除降准、降息、SLF、MLF可能轮番发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松紧适度”,意味着货币信贷节奏将随形势而变,而非僵化和一成不变。“宽松”或者“收紧”都不是关键问题,适时调整才是政策内涵。 

“松紧适度”不等于全面宽松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经济改革跟踪”研究组在其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2015年我国的宏观政策仍然会保持连续与稳定,政府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会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更加注重结构调整问题。 

来自工行的一位宏观分析师也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的“松紧适度”,不应将其简单理解为是一个全面的宽松。从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和生产情况看,部分行业和产能杠杆率已比较高,负债率也不低,即部分产能、产业高杠杆,泡沫化的问题不容忽视。货币政策全面宽松以及信贷和融资规模的全面放开,绝非明智之举。因此,必须按照定向调控的思路,坚决按照中央盘活存量、提高效率的要求发展经济,这才是未来货币政策的重点。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其中有一点就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指明了未来“松”的方向。有专家认为,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旅游、新材料、新能源、高科技行业以及“三农”等,货币政策所谓“松”就是应该松在这些行业。要注意把握经济结构调整的全局,在结构调整的大背景、大前提下做到“松紧适度”,而非“水漫金山”式的全面放水。要做到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平稳适度增长,着重在优化结构、盘活存量方面着力。 

“松”与“紧”会适时而动 

对于货币政策如何做到“松紧适度”,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衡量“松紧适度”的标准就是看政策与经济运行的适合度。从2014年开始,我国货币政策一直在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宏观调控取得了预期成效。这启示我们,在新常态下货币政策更应该为了达到新常态的目标,比如GDP、改革和就业等等,适时而动。货币政策什么时候微调、如何调整、政策效果如何,都要看明年的就业和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转变的态势。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经济改革”课题组认为,2014年投资增速下滑幅度加大,输入性通货紧缩的压力进一步强化,使得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压力加大,整体性通货紧缩压力增大,在此背景下建议2015年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上,宜着眼于“修正”和“均衡”,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一是在稳增长调结构的背景下,不要过多关注GDP增速等传统的“数量”宏观经济指标,而是要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强改革来促增长,以防改革和结构调整在“稳增长”借口下流于形式;二是不宜过度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应逐步修正各政策变量,在“底线管理”基础上大力推进改革;三是在实施均衡货币政策的同时仍需要定向微刺激;四是在全力推进改革的同时,要对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危机和调整做好政策预案。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