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学术研讨会专家看好人民币(2)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学术研讨会专家看好人民币(2)

金融时报2014年05月19日14:50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储备货币多元化将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过去几年在市场推动下,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速度很快,在未来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当中,人民币占有一席地位,业界和学界都抱有期望。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和政治的稳定、中国金融改革的推动与深化是从理想走向现实的必要条件。

国际货币体系受困于“不足”

会上,专家们还讨论了以往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不足,即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资产都不会适应国际清偿能力的客观需要,最终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危机。著名的“特里芬两难”揭示了以“两个挂钩”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的、不可解决的矛盾。

“现在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终结,但国际货币体系当中仍然存在中心和外围的现实。”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表示,这样的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是不完美的,需要优化出一个以多赢和稳定性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王倩认为,目前国际储备货币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新特里芬难题”,即美元作为国际关键货币的职能与国家货币的职能之间的冲突。预计10年至20年内,国际货币体系仍然会以主权国际货币为关键货币,改革主要的目的是修缮,而不是革新。

王倩认为,短期内能够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以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市场竞争形成对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外在约束;二是以国际经济合作与结构改革降低全球根本性失衡的程度;三是以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减少新兴市场国家对浮动的恐惧和过度谨慎型储蓄;四是加强对国际游资的全球监管;五是扩大IMF的份额并调整其计算公式,增加IMF的代表性。

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是储备货币。当前国际上通行的储备货币是国际政治经济体系长期演变和市场选择的结果,并在全球货币金融和贸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世界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长期存在未能解决的缺陷和系统脆弱性。

本次论坛上,吴晓灵提出了一个“货币锚”概念。她表示,当我们不能再用黄金制约货币发行的时候,是否可能制造一个能严肃全球财经纪律的“经济指数篮子”,作为“货币锚”来约束各国的财经纪律以及滥发货币的冲动。

潘功胜也指出,从一个更加长期的角度看,应该以更广阔的视野,从储备货币、汇率安排、政策协调、失衡调整、救助机制等方面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创造一个更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赢的新体系。周小川在2009年3月发表了《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在文章当中提出了“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够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这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建立超主权货币在实践中面临较多的障碍和困难,需要国际社会在技术上深入地研究和精心地设计,在政治上凝聚更多的共识。为了这个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扩大特别提款权(SDR)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潘功胜还表示,完善和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兼顾短期和长期、现实情况和理想目标,循序渐进。他表示,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是值得探索的改革方向,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相比,储备货币的多元化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选择,有利于分散风险。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曹彤建议,首先,全球货币体系应建立“三元本位币”机制,即美元、欧元人民币,各国发挥相应职责。其次,全球建立核心外围的弹性汇率制度。再次,全球建立统一的货币创造规则。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应推动建立货币创造公约,约束各个国家的货币创造,约束无节制的量化宽松。第四,全球建立全新的货币机制。可否考虑在G20的框架下探讨建立全新的货币机制,更能适合新的经济全球化。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