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央行:下一阶段银行体系流动性形势较为复杂

央行:下一阶段银行体系流动性形势较为复杂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4月30日07:59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央行报告称,受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以及财政库款、现金投放的季节性变化等因素影响,下一阶段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形势依然较为复杂。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对流动性形势的分析研判。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中国人民银行29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指出,受多种因素影响,2013年6月货币市场一度出现较大波动。受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以及财政库款、现金投放的季节性变化等因素影响,下一阶段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形势依然较为复杂。

央行报告称,2013年以来,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适度,货币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但受多种因素影响,6月货币市场一度出现较大波动,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6.58%和6.82%,比5月分别上升366个和381个基点。

从直接影响因素看,一是5月、6月市场对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显着增强,一度引起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我国货币市场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二是税收清缴、节日现金投放、补缴准备金等时点性因素和外部“唱空”中国的噪音引起的市场预期变化等情绪性因素。

报告称,从深层次的原因看,金融市场利率上升是流动性总量与微观主体资金需求相平衡的结果。

当前,原有的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并未根本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又要占用两套资金,而一些经济主体由于存在“软约束”等问题,对利率上升不敏感,资金需求总体较为旺盛。商业银行扩张意愿也很强,同业业务快速增长,期限错配增加,相应地,加大了筹措资金的压力。

总之,利率的短期波动主要反映经济事件的影响,中长期看则与经济增长、通胀水平、经济结构等基本面因素关联,还会受到国际环境的外溢影响。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也会使一些隐性或人为压低的成本逐步显性。

应当看到,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其随着经济形势和市场供需变化而适当浮动正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表现,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金融市场的波动也有助于发现问题,促使市场自我调整和修复。

报告指出,货币市场出现波动后,人民银行及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常备借贷便利等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并采用发布通知等方式加强与市场的信息沟通,促进了市场利率的平稳回落。

为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适度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2013年下半年以来,人民银行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是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等多种流动性管理工具适时适度合理调节流动性,尤其是在季度末、现金投放高峰等特殊时点,及时加大短期流动性投放力。

二是加强与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沟通,通过各种方式传达货币政策意图,积极引导市场预期。三是督促商业银行继续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

在多种流动性管理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市场流动性总量适度、运行基本平稳,既有助于促进货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也为金融机构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期限错配风险等提供了较好的流动性环境。

受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以及财政库款、现金投放的季节性变化等因素影响,下一阶段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形势依然较为复杂。

人民银行将进一步加强对流动性形势的分析研判,合理搭配使用多种流动性管理工具,加强预调微调,把好流动性总闸门,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平稳增长以及推进改革和调整结构创造稳定的货币环境。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