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央行:美国退出QE给中国货币政策带来挑战

央行:美国退出QE给中国货币政策带来挑战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4月30日07:59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央行报告指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给中国货币政策带来新的挑战,加大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为积极应对上述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维护经济金融稳定。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中国人民银行29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指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加大中国国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可能引起市场波动。同时,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给中国货币政策带来新的挑战,加大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

央行报告回顾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内容。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美国先后推出多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实施和退出都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1)推出于次贷危机发生初期。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首次宣布将购买机构债券和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标志着首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开始,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期间,美联储购买了1.25万亿美元MBS、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债券,累计达1.725万亿美元。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推出于美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回调期。2010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速已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失业率连续数月保持在9.5%左右,且欧债危机影响不断蔓延。美联储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计划,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每月购买75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购买总金额达6,000亿美元。“扭转操作”政策(OperationTwist)推出于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期。美联储自2012年9月14日起,每月购买400亿美元MBS,不设定购买结束时间,且执行卖出较短期限国债、买入较长期限国债的“扭转操作”,货币政策进入“无限量”宽松时代。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推出于美国“财政悬崖”期。美联储自2012年12月起,每月购买450亿美元国债,替代2012年12月底到期的“扭转操作”,加上每月400亿美元的MBS,美联储每月资产购买额达到850亿美元。

报告指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加大了我国跨境资本流入趋势。一是刺激境外资本流入我国境内,境内企业从香港股市和债券市场的融资也大幅增加。二是量化宽松政策直接降低联邦基金利率,使得我国境内外利差大幅升高,增强了跨境资本套取利差的动机。三是美国流动性增加,促使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也增强了跨境资金通过汇率进行套利的可能。四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增强经济复苏预期,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促使资金从风险较低的发达经济体资产转移至风险较高的新兴经济体资产。

报告认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鉴于宏观经济持续改善,美联储于2013年12月宣布从2014年1月开始削减资产购买规模,标志着持续五年之久的量化宽松政策正式步入退出阶段。考虑到中国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较低外债、高储蓄率、资本管制以及巨额外汇储备等有利因素,美联储启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不会对中国造成显着冲击,且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美元升值预期将增强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美元走强带动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也会降低我国经济运行成本和输入型通胀压力。但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加大我国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可能引起市场波动。同时,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新的挑战,加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

央行称,为积极应对上述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维护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一是抓住机遇深化经济金融改革。促进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10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自主性和内生性;按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要求,加快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增加市场深度和广度;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提高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拓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序地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更多地让市场供求力量决定外汇市场的平衡点,减少跨境资本套利空间。三是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监管,渐进、稳健、有序地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努力实现流入流出的双向动态平衡。四是推进宏观政策沟通与协调,积极利用多边平台推进多边贸易进程,加强与发达经济体的政策交流,推动新兴市场经济体合作,通过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等方式共同抵御相关风险。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