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陆磊:中国金融再平衡 人民币国际化大势所趋(2)

陆磊:中国金融再平衡 人民币国际化大势所趋(2)

上海证券报2014年02月27日08:37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外围的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和多变,互联网金融等新的金融业态野蛮生长,伴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以传统金融机构为根基的中国金融,正在受到一轮又一轮的频繁冲击。金融生态的平衡,正从一个相对静态的模式加速切换到动态的模式。

金融风险无关乎体制

上海证券报:国内近期多起金融风险事件集中爆发,特别是在信托领域。如何看待中国金融风险的现状及内在原因?

陆磊:首先,风险和收益总是对称的。所以,与其现在关注风险,不如自问一下:过去若干年中是不是过高地估计了我们的回报率水平?是不是忘记了追求更高回报意味着要承受更高风险?做一切事情都是有代价的,这是理论上的东西,谁也别抱怨风险。

其次,有管理或运行中的失当问题。如果出现大面积的产品不兑付问题,就要考虑金融稳定问题。金融稳定,就是要回归到正常的回报水平。如果期望的回报水平超出了实体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出要求,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这种回报是不可能持久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生产函数,它是凹函数,斜率从正无穷向零递减,即回报率是递减的,除非搞转型升级。但人们容易在乐观的时候变得贪婪,在悲观的时候变得恐惧,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伦(美联储主席)丈夫阿克洛夫在《动物精神》一书中说的。出现问题是不是因为各方都变得过于贪婪?有没有评估过经济体所能承受的水平?或许,最后就遭遇一种灾难性的后果,金融史上可以看到太多这样的悲剧。这就跟体制无关,跟市场有关。

第三,监管。只有发生危机的时候,人们才想起监管。人们总容易认为,自由放任、不需管制的方式是最好的,这是浪漫主义的想法。就像小孩子在上小学、上中学时都希望浪漫、奔放,喜欢站在悬崖边上,但他往往只有一次机会,摔下去可能会粉身碎骨,理性的父母需要把他从悬崖边上拉回来。所以,央行、银监、证监、保监“一行三会”需要建立一个严格的事前、事后监管网,任何时候都不要互相推诿,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是有委托人的,委托人就是公众,是中小投资者和中小存款人。对于信托,它是走到一定时间的历史必然,出现一些波折是情理中之事,不要觉得是灭顶之灾。关键在于兴利除弊,一定要对它有正确的估计,进而给出比较好的制度安排,特别是监管安排。

新金融业态促进创新和竞争

上海证券报:怎样认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转型?

陆磊: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第一,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对于现有的传统金融形式是一种促进,而不是促退。相当于看冬奥会滑雪或滑冰一样,有时候发现一匹黑马跑在前面,很有实力的选手在跟随,这会激发有实力的选手,竞争能激发危机感和活力感。

第二,我不认为互联网金融会取代现有的银行或者证券公司,因为后台决胜。到一定程度时,金融资源配置就不再简单,还是需要专业人士来做,如风控、回报率、金融工程等因素,传统金融仍占优势。竞争压力还会迫使传统金融机构挖掘自身的潜力。今后,传统金融会也发展出自己的互联网模式,并不会沦为互联网金融的OEM。

第三,竞争永远有利于消费者。家电大战使消费者获得好处,但最后美的也好、海尔也好,非但没有垮台,反而更具活力,更知道如何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来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样,做金融、做货币政策或做金融监管,永远要明白:消费者、公众、中小存款人、中小投资者才是根本。所以,互联网金融好事,而不是坏事。

上海证券报:如何看民营银行?

陆磊:民营银行是很好的体制性增量。国有控股,在所有制上显得比较单一,混合所有制是未来发展方向。我期望在未来民营银行有比较快速的发展。但民营银行不会取代现有的银行业结构,民营银行仍然属于中小微型的增量,很难想象它将在网点上、市场占有率上会迅速对现在的传统银行造成威胁。现有银行体系也不会惧怕这种竞争,对竞争会有应急反应。我国的银行业结构不会有比较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变化都会在渐进过程中,这也符合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基本逻辑。

[责任编辑:姜楠]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