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金融市场化重构迎来重大机遇(3)

金融市场化重构迎来重大机遇(3)

金融时报2013年12月12日08:54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利率和汇率是资金的价格,“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就是对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概括。“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是对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的概括。“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是对放开市场准入的概括。

主持人:允许更多市场对象和交易主体逐步自由进入金融体系,将对金融机构经营产生何种影响?

巴曙松:在竞争的推动下,金融机构会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市场定位,特别是全产业链、全牌照竞争态势的形成,将带来更多机遇。金融体系准入的放松以及自由平等竞争、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金融机构差异化、精细化定价的特征将进一步显现,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必然会促使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分化,带来市场化的优胜劣汰,这就相应地要有活跃的金融机构的整合并购机制。

温彬:过去几年,在经济高速增长和金融管制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凭借垄断地位,享受着国家的隐性担保,经营业绩连创新高,但金融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与实体经济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还有差距。

金融市场化以后,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利差保护被取消,其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将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当前我国已进入中高速增长期,潜在的信用风险开始显现,市场风险也将更加突出,我国已上市的金融机构尚未经历一个完整经济周期的考验,能否经得住经济减速和市场化的双重冲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而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以及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包括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加强对存款人的保护。

主持人:金融业目前趋同的经营战略将发生什么改变?

温彬:长期以来,在金融要素价格管制和金融市场封闭的背景下,各类金融机构都存在经营同质化现象。商业银行在利差保护的情况下,其客户、行业、产品、地区等经营策略相同,在资产和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仍出现了金融服务的“盲区”;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体制和营销方式、保险产品与服务对象的选择、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模仿和克隆现象比较突出;证券公司业务模式单一,经营空间狭窄,收入来源有限,整体还处于同质化经营和低水平竞争之中;信托业的迅猛发展还主要依赖通道业务的制度红利。

下一阶段,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各类金融机构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同质化的经营策略不可持续,必须顺应市场化的潮流,找准市场定位,加快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转型升级。未来的差异化经营有两个方向:一是专业化发展。将有更多的针对特定客户、提供特定产品和服务的金融机构出现,包括汽车金融、消费金融、住房贷款、保险服务、养老金和资产管理等机构,不同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发挥比较优势,错位竞争,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做到金融服务全覆盖。二是综合化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将推动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今后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有可能被打破,金融机构原有的功能将延伸,金融服务的跨界将体现出经营差异化的特征。

主持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否将推动金融创新?

巴曙松: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深化将催生以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推出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性创新,进而推动利率、汇率品种的多样化和结构的合理化,形成完整的收益率曲线,由此进一步确立市场定价权,使投资者能够独立判断客户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溢价,形成风险收益曲线,为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提供市场基础;以资产证券化和非标融资为核心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的创新,将改善要素价格扭曲,提高投融资效率;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技术革命,有望推动金融创新和提升金融效率,将增强金融服务功能的本质,带来跨领域结合的重要发展机遇。

温彬: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大相径庭,除了受我国收入水平低决定金融服务需求层次低的影响外,也与监管严格有很大关系,金融机构只能从事规定允许的业务,产品创新常常需要极其严格的审查和漫长的报批程序,不能满足市场化的需求。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6000美元,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国家,企业和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加和多元。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是要在金融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挥金融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责任编辑:姜楠]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