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 MLF利率“按兵不动”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2020年03月17日10:37分类:中国央行

3月15日晚间,美联储宣布紧急降息10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大幅下调到0至0.25%,并启动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QE)计划,包括5000亿美元的国债和2000亿美元的抵押债券购买计划。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意味着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潜在冲击,美联储在短短一个月内已重启2008年至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货币政策模式——零利率+大规模QE,并正在引领全球货币政策进入新一轮“降息潮”。

在此背景下,3月16日,中国央行开展的每月例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尤为引人注目。3月16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开展1年期MLF操作1000亿元,中标利率为3.15%,与上期持平。

对于市场讨论的“中国应不应该跟随美联储降息”,光大证券固收分析师张旭表示,2月初,中国的政策利率已经降低了,中国货币政策一直坚持“以我为主”,中美经济金融态势的不同决定了货币政策的不同。与降息相比,当前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把前期出台的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落实到位,加快贷款投放进度,更好保障防疫物资保供、复工复产、春耕备耕等资金需求。

2月份央行政策利率已降 短期内需观察效果

此前,2月3日,人民银行已经引导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下降了10个基点;2月17日,1年期MLF中标利率下降了10个基点;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相应下降,其中,1年期下降了10个基点,5年期以上期限下降了5个基点。

“我国央行在2月份先于美联储下调政策利率。3月以来,复工复产节奏明显加快,二季度经济增速显著回升的态势已经显现。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当前货币政策的重点是保持流动性充裕,针对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强化定向滴灌,助力复工复产加速。”王青认为,在此过程中,连续大幅下调政策利率会快速消耗政策空间,短期内对实体经济产生的效果相对有限,有可能导致市场出现大幅宽松预期,不利于控通胀、防风险等政策目标。

张旭认为,近期降低MLF利率的迫切性并不高。在疫情出现之后,美国股市表现出了较大幅度的下跌,而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较为稳健。因此,美联储需要采取较中国央行更大幅度的降息措施以稳定市场信心,而中国股市的平稳运行降低了央行政策利率调降的迫切性。

“由于中国无论是股市还是债市都是估值洼地,目前包括美联储在内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实施宽松政策,一旦国际金融市场恐慌稍有平复,资金都会有相当部分流向中国,让我国更加宽松。因此我国的政策反倒应该淡定从容,无需跟得那么紧。”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

回顾近两年美联储和中国央行调整政策利率的幅度:2018年美联储加息4次共100个基点,2019年降息3次共75个基点;中国央行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均相对较小,2018年上调MLF利率1次5个基点,2019年下调MLF利率1次5个基点。

由此,王青认为,近年来在人民币汇率波动整体可控的背景下,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更加注重“以我为主”,美联储货币政策剧烈摆动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减弱。张旭认为,今年2月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一次性下降了10个基点,与前几次相比政策力度明显较大。短期内应对前期调降政策利率的效果进行观察。

定向降准落地 直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本周五(20日)将迎来新一次LPR报价。去年以来,新LPR改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利率,加点幅度则受各银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影响。目前MLF操作已经常态化,基本上在每月月中也就是LPR报价之前进行。这已经成为观察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时点。

尽管3月16日MLF利率没有调整,但当日央行定向降准措施落地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此次定向降准叠加1月初的全面降准,可以增加银行可用资金,从而直接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

央行表示,此次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有效增加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85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促进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利率,直接支持实体经济。

考虑到1月初降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两次降准合计为银行节约资金成本235亿元。另外,3月至今,银行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融资利率都较年初和2月有明显下降。张旭表示,如果银行可以将这些政策红利毫无保留向下传导,那么则可以引导贷款实际利率下降。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1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贷款利率明显下行。一是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良好的流动性环境。二是继续推进LPR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引导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转移定价(FTP)体系,将LPR内嵌入银行内部的利率机制中,完善LPR的传导机制,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潜力。三是引导银行体系适当向实体经济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畅通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四是继续发挥存款基准利率作为整个利率体系“压舱石”的作用,同时压降银行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纳入宏观审慎评估,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端成本。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