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央妈心里苦 但央妈不能说

央妈心里苦 但央妈不能说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8月22日16:01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世界需要一套新的货币规则来重建全球货币体系,否则继续当下的货币政策各自为政,比着超发货币,比着贬值货币,结果就是货币信用的瓦解和崩溃,没有人可以从中受益。

作者:

张超 太和智库研究员、新声代经济学者

张家瑞 太和智库、中欧国际商学院

来源:微信公共号“宏观经济观察”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央行都开闸放水,小心呵护金融市场,维护投资者信心。八年过去了,除了美国的“央妈”假惺惺表态要关闸并扭扭捏捏加了一次利息以外,其他国家的“央妈们”还在继续大放水。“央妈们”放水真的是为了实体经济吗?美联储一再推迟加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央妈们”在怕什么?其实央妈心理苦,但央妈不能说啊!

央妈们把自己逼到墙角

次贷危机后全球央妈开启撒钱模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美国开始爆发,时任美联储主席Bernanke振臂高呼:“我们要吸取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教训”,于是他把印钞机开足马力,将利率降到0附近,并且用直升机撒钱。当时,美国金融系统中最大腕的几个“玩家”,例如AIG、两房、高盛等,纷纷向美联储求援。然而,不管这几个大牌玩家是不是真的有了生存危机,美联储都照单全救,慷慨至极。给现金不够就直接把这些玩家认为“有毒”的资产买走。总之,一切努力就是为了维持这几位金融大亨的资产价格,而资产价格直接决定了这些大亨们在金融市场中的社会地位。

欧洲央行除了要应对次贷危机,还要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由于有些成员国政府债务过高,出现了还钱困难,导致借钱给这些国家政府的商业银行风险激增。为了避免风险扩大或者风险通过银行传染,一向稳重的欧洲央行也大幅度降息,并用直升机撒钱。

日本的央妈已经习惯了,不撒钱反而显得不正常,撒少了大家还嫌她。这位央妈从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破灭以来已经连续疯狂撒了二十多年的钱了,08年危机过后更是变本加厉的撒钱。日本政府但凡想“花钱”拉动一把自己羸弱的经济,央妈便发钞票给政府买单。日本的政府和央妈乐此不疲,已经玩成“精”了。

中国的央妈虽没有玩的那么极限,但为了配合政府的“四万亿”和“四万亿2.0”刺激计划,也让印钞机好好转了一把。伴随着经济的持续下行,央妈连续降准降息,直到今年上半年才暂时停下脚步。中国的央妈似乎嗅到了一丝异味,全球央行都这么宽松,经济复苏却难见踪影,倒是金融资产价格早已经吹上了天,超过了2008年危机之前的水平。稳健,按兵不动成了中国央行当前的选择。

央妈的钱还能撒多久?

央妈们疯狂撒钱的日子,真可谓挥金如土。如果这些钱还有信用的话,那每一个央妈都已经欠下一屁股债了。美联储为了购买有毒资产和国债,疯狂的扩张了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次贷危机后几年时间美联储印的钞票超过了过去所有时间印的钞票总和。账面上一边是自己的资产,包括收购的有毒资产,另一边则是自己欠的债务,包括发行出去的钞票。2015年底美联储的总债务规模达到4.5万亿美元左右,占GDP的26.5%左右。

日本央妈更是疯狂到极致,最新数据显示(8月10日数据),日本央妈的总负债已经达到446万亿日元左右,而日本整个2015年的GDP也才499万亿日元左右。也就是说日本央妈欠的钱已经接近全日本一年的产出了。

此外,最新数据显示,欧洲央行的负债约3.3万亿欧元(8月10日数据),占整个欧盟总产出的31%左右;中国央行的负债为33.5万亿人民币(7月数据),占2015年GDP的49%。全球央行都在变得越来越大,特别是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央行印钞票扩张自己资产规模的速度显著提高。

为了所谓的刺激经济,全球央行都在大幅度扩表,增加货币供给。然而,与如此大规模的货币刺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体经济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复苏,更别说繁荣。到现在,央行为了推动货币刺激已经玩上了“负利率”,几乎尽其所能。然而,我们没有看到效果,反倒是央妈们已经显出疲态。增加货币供给终将存在极限,这个极限就是货币的信用危机爆发。另一方面,金融系统的风险也已经敲响了警钟。央妈们撒钱的能力不再有了。

收紧货币为什么那么难?

央妈们撒钱的日子本应该很快结束,特别是注意到撒钱对经济复苏用处不明显反而带来了一身的毛病。然而,除了美联储假惺惺的喊着要加息但只扭扭捏捏象征性的加了一次利息以外,其他央行都不敢加息,甚至还在继续降息。美联储也在今年一而再再二三的延迟加息的决定。为什么加息这么难?

实体经济不振只是借口。如果迷信印钱就可以刺激经济,那么我们早就应该看到实体经济红红火火地复苏了,但为什么还是一片惨淡?全球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长期处于融资难和融资贵的尴尬境地,但金融机构不缺钱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实体经济融资越来越难呢?答案似乎只有一个:金融机构相对来说不愿意借钱给实体经济,而更愿意投资于金融资产。全球经济被“金融挤出”了!当然,按照传统的逻辑,越是实体经济不振,越有放松货币的理由,而更多的钱又被截留在金融体系内无法释并形成资金“堰塞湖”,进而推高金融资产,形成泡沫。如此往复的“死循环”等待大家的就是“嘭”的一声,泡沫破裂。

“资产价格”其实才是央妈们最头疼的问题。当然,我们不太可能从央妈们的口中听到货币政策目标与维持资产价格的联系,但货币宽松的负效应如此明显而无动于衷的理由就来自“高高在上”的金融资产价格。就像我们反复提及的“金融挤出”问题,虽然激化了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对资源争夺的矛盾,虽然激化了央行和金融市场的矛盾,虽然激化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但由于飙升的金融资产价格引发财富效应吸纳了太多的资源,也承载了太多的“财富梦想”,如果金融资产价格回落甚至崩盘,积累的社会问题必将暴露无遗。所以维持金融资产价格不光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才是央妈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头疼的问题。

金融市场创造了无数“市值”神话,许多人一夜暴富。然而,也有许多人成为金融的奴隶。金融如果脱离实体经济,本身无法创造任何价值,这意味着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资产炒作只能是零和博弈,有人赚便有人赔。

未来是“死”是“活”?

走老路必死无疑。先看看美国,2008-2016年,美国道琼斯指数从6400点涨到了18000点;纳斯达克指从1265涨到了5200点附近;标准普尔500指数从683点涨到了2100点附近;而美国名义GDP仅增长了约23%。在股票、债券、地产等传统金融泡沫外,由于大量注入的流动性催生出一个新的金融泡沫—“风险投资”,而论速度,风投膨胀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金融泡沫。再看看中国,2014-2016年,股票暴涨暴跌;债券市场几起几落但始终维持价格上行;房地产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炒房几乎已经成为资产保值的唯一手段。现在,全球资本市场状态就是传统泡沫+新兴泡沫相互叠加催生出的“繁荣”,一旦“高处不胜寒”的凉意开始传染,或是“廉价子弹”供不应求,美丽的泡沫将很快覆灭,就像互联网泡沫、房地产泡沫一般,谎言被迅速揭穿。走在金融炒作的道路上,我们的经济和资产必死无疑!

唯一的“生路”就是全球有序挤泡沫。挤泡沫对于所有人来说肯定“疼”,没有办法,生了病不治而是养着病的结果就是一命呜呼,所以当下全球经济的唯一活路就在于有序挤泡沫。有人会问,什么叫有序挤泡沫?如果深入解释还要涉及到博弈论,在此简单说就是:主要经济体要商量一套指标和方法,大家按照商量好的规则和进度逐渐挤压全球资产泡沫,逐步收紧货币政策,最终制定全球统一的货币规则,杜绝货币超发。这需要我们从全球治理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世界需要一套新的货币规则来重建全球货币体系,否则继续当下的货币政策各自为政,比着超发货币,比着贬值货币,结果就是货币信用的瓦解和崩溃,没有人可以从中受益。

目前看,离我们最近的G20峰会和配套的央行行长、财长会议是一个契机。加快国际货币基金改革和重新认识SDR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当然,我们理解这个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并不能期待所有事情一蹴而就,但如果我们连开始这一进程的勇气都没有,等待我们的结果已不需要预测。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