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对人民币国际化及离岸市场定价问题的思考(4)

对人民币国际化及离岸市场定价问题的思考(4)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5月12日13:15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卫东博士发表“对人民币国际化及离岸市场定价问题的思考”主题演讲。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否要在短时间内追求量和规模,值得深思。此外,货币国际化可以通过离岸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不应该划等号。同时,离岸市场可以成为本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它可以成为相对分割的体系,但它还会冲击在岸市场,所以应该高度关注离岸市场发展。

四、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人民币国际化的两个理论问题。首先,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也不易解决。对所有国家而言,主权国家的货币国际化过程中都遭遇“特里芬难题”和“三元悖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还会遇到特别的困难和条件。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强,经济增长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发展中国家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政策变化会导致预期不稳,引起社会对发展前途和市场方向的疑虑,进而引起市场炒作。中国不仅没办法照搬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模式,而且作为后起国家还面临着发达国家的打压,所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建立隔离带,也需要足够的安全垫。从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讲,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地位完全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和持续发展需要依托实体经济而非虚拟经济,而国际化货币通常又有过度衍生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金融市场深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由此,必然牵涉到本币国际化如何走的问题。

2、人民币离岸定价问题。从离岸美元市场的定价经验来看,在正常市场环境下,美元LIBOR与联邦基金利率的相关性很高。从在岸市场看,在正常市场环境下的1986-2006年间,联邦基金有效利率、优惠利率与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之间的相关性非常高。正是由于缺少监管干预和资金保障,欧洲美元市场及LIBOR在危机期间大幅动荡,LIBOR与在岸市场的基准利率背道而驰。LIBOR是全球360万亿美元金融资产的定价基础,所以毫无疑问会对美国本土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危机前,美国政府并不太关心对LIBOR的监管问题,但是危机时LIBOR走势对美国市场的影响,使美国政府改变了态度。态度改变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对LIBOR的操控,不少报价行为了获取额外的收益,交易员和报价员合谋,操纵LIBOR报价,干扰了市场。

美联储也承认LIBOR的脆弱性和监管缺失,并要求对其加强监管,改进现有设置程序,确保该利率反映实际交易。2008年以来美国方面关于美元LIBOR改革的各种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将美元资产定价权掌控在美国本土机构手中,采用在岸资产作为离岸及全球的定价基准。2014年纽约泛欧交易所(NYSE Euronext)从英国银行业协会(BBA)买下LIBOR公司所有权,现在LIBOR的运营及管理机构是伦敦洲际交易所(ICE)的基准利率管理公司(IBA),离岸美元资产定价基准的运营及管理权已率先回到在岸。同时采用新的替代性基准,逐渐取代美元LIBOR,采用回购利率(Repo)、隔夜指数掉期(OIS)利率或美国国债收益率替代LIBOR。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路径和美元有相似之处,但也独具特点。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离岸市场规模可能超乎预料地快速发展,两者之间的变动和影响会进一步加深。定价权的地理位置之争也会更加突出。

目前来看,离岸市场利率的波动性越来越高于在岸市场。从具体定价结构来看,在岸市场目前大概有三方面的定价体系,一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其规模大而且较成熟。二是国债期货收益率。其品种较少,此外国债投资者一般持有到期影响定价和收益率曲线的形成。三是隔夜回购。香港离岸市场主要是香港银行间拆借利率(Hibor)、人民币外汇掉期隐含利率,还有更复杂的美元人民币交叉货币互换利率,对人民币离岸价格产生影响。

在香港市场上,衍生产品交易已经超过银行业,同时隐含利率对同业拆借利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目前整个离岸市场上,人民币债券的定价基准还没有形成。

如图所示,香港市场上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规模大概是内地的6倍。香港人民币相关的衍生产品基本与内地相似,但交易规模远远超过在岸,所以香港离岸市场在定价上的影响力可能更大。

从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的优势和影响力比较来看,两个市场仍是分割状态,并没有联系机制,同时两个系统报价体系和机构也不同。在岸市场定价分割同时还不够强大。动态地看,在岸人民币基准利率的发展前景更大,其优势将会逐渐体现,因此也更有条件成为全球人民币资产的定价基准。

在人民币资产定价权的安排上,中国需要未雨绸缪,统筹规划,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底线思维;既要有长远发展计划,又要有临时性预警安排。未来3-5年,我国可以争取形成以在岸市场为中心,全球一体化的人民币短期资产定价体系。

当前应改变目前人民币定价体系分割的现状,逐步统一国内定价体系,进一步扩大报价实体。探索适当发展金融衍生品体系,完善金融产品价格发现功能。利用上海自贸区政策优势,扩大市场参与者。

3、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发展路径。人民币国际化有很多机遇,通过深化经济金融改革,可以进一步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能够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这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持久动力的重要基础。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不断形成和完善,可能成为我们未来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很重要的基础。“一带一路”、沿边地区口岸、对外开放基地等区域增加人民币使用。以自贸区为平台,探索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

当然,也不能忽视人民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包括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波动、国际化程度提升后承担更多的风险与责任、未来金融市场波动性等。离岸市场影响力上升,汇率波动加剧,人民币容易成为炒作对象,跨境资金无序流动将干扰宏观经济稳定,宏观调控难度也会增大。

要审慎有序推进各项金融改革,降低国际资本冲击;防范人民币汇率“超调”风险,夯实在岸人民币定价权。量力承担国际责任,把握政策溢出与溢回。从路径图来看,可以分解到四个功能的国际化上,每一种功能其实都可以单独发展,也可能没有顺序。但是如果从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现有条件来看,还是应该从跨境的使用支付计价开始逐步推进,建立完善的相应市场。重要的是要支持经济发展,有利于创造健康开放的环境。

当然,在研究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主要体现为:

第一,人民币跨境循环是有利于于我们国家的经贸发展、经济发展,还是会成为对国内市场冲击的力量?

第二,人民币离岸市场是成为推动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便利的工具,降低风险有效手段,还是成为投机的市场?

第三,离岸市场发展成为左右国内市场的力量,还是在我国市场及政策主导框架之下?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是成为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话语权的一种因素,能否成为持久的力量?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大问题,需要精心设计以及前瞻性的筹划,否则,我们在重大关键的时点上、在关键问题上可能会出现偏差。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保留此电头,注明“来源于:中国金融信息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