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管涛:两次货币保卫战的经验与启示

管涛:两次货币保卫战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016年02月25日19:18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1994年汇率并轨和1998-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们曾经面临类似的挑战,最终圆满完成了“汇率稳定、储备增加”的任务。认真学习借鉴这两次货币保卫战成功的经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坚定汇改必胜的信念。

管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

当前,我国面临资本外流、储备下降、汇率调整的压力。然而,1994年汇率并轨和1998-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们曾经面临类似的挑战,最终圆满完成了“汇率稳定、储备增加”的任务。认真学习借鉴这两次货币保卫战成功的经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坚定汇改必胜的信念。

前两次货币保卫战的胜利于今天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1994年汇率并轨和1998-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战胜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的成功经历,从不同角度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一是“攻”与“守”的阶段不同

1994年“稳汇率”是从无到有,不但要阻断人民币贬值螺旋,还要增加外汇储备,以及推进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

1998年“稳汇率”却是要守住人民币汇率不跌,守住外汇储备不降,同时还要守住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成果不失。

二是“主”与“次”的目标差异

1994年,“稳汇率”是外汇短缺环境下的主要矛盾,宏观调控极力配合完成“稳定汇率、增加储备”的工作任务。当时经济内外均衡目标高度一致,高利率政策既有利于抑制经济过热,也有利于支持汇率稳定。

1998年,“保增长”是主要矛盾,“稳汇率”是要给“保增长”创造有利的金融环境。低利率政策主要服务于“保增长”目标,“稳汇率”只能依赖于“强管制”手段。

三是“放”与“收”的手段差别

1994年,由于开放程度较低,除取消外汇留成与上缴是收紧管理外,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都属于制度红利。因此,1994年的“稳汇率”是靠改革和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而到1998年时,新体制已运行多年,人民币也已实现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新体制的一些问题。所以,1998年“稳汇率”主要是靠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来实现。

可以说,“8.11”汇改后所遇到的问题,在那两次都基本经历过。与当年相比,现在的明显优势在于:

一是经济体量大,抗风险能力强。2015年,经济规模分别相当于1994年和1998年的14倍和11倍。这导致,2015年资本项目逆差(含净误差与遗漏)高达为6362亿美元,绝对规模分别相当于1994年和1998年的27.0倍和25.4倍,但差额与GDP之比是-5.7%,分别仅为1994年和1998年的1.4倍和2.4倍(见图1)。

图1: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

二是外汇储备多,对外偿付能力足。2015年底,外汇储备规模相当于1994年和1998年的65倍和23倍,进口支付能力是1993年和1997年的10倍和4倍。

三是政策底牌多,危机应对空间大。迄今为止,当局主要是以抛售外汇储备、宏观审慎管理等市场化手段来应对资本流出冲击,基本没有出什么新规定。当局了解市场情况、主导交易规则、掌握政策工具,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