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黄益平:不应把金融市场放在实体经济对立面(2)

黄益平:不应把金融市场放在实体经济对立面(2)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9月10日17:32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北大国发院黄益平教授认为金融改革到现在取得了很多成绩。近年来金融改革是进展最快,也是方向最明确的一个领域,并从金融改革政策、前提条件和监管等方面分析了金融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金融改革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批准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有几段是关于金融改革的,具体来说11条,可以分成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放开准入。这样就能增加金融机构,增加竞争,提高效率。已经建了五家民营银行,速度太慢,但是方向是对的。

第二个方面是开放市场。让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信贷决策优化,资本流动的市场化。

第三个方面是改善监管,建设金融基础设施,金融领域最大的困难就是信息不对称,派生的一个问题是市场非理性。金融监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开放市场的同时要控制风险。金融开放会带来风险,很多国家都碰到了金融危机。但是不开放也有金融风险,总体上看还是应该开放,但要积极的防范金融风险。

四、金融改革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金融改革推进力度最大,但是可能也有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我们对金融的认识有一种很大的偏见,喜欢把金融放在实体经济的对立面,经济不好就怪金融。我认为金融和实体经济都是经济当中的一部分。经济下行的时候,企业风险上升,如果要求提供同样的融资贷款,这不符合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逻辑。但是政府可以做这个事情。

第二个问题,在推出很多政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真的相信市场?在实际工作当中我看到很多矛盾的现象,我把它总结为好思路、坏政策。举个例子说,支持中小企业无论从经济学的道理,从社会学的道理,从伦理上的道理来说,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监管部门提出三个不低于,就是任何金融机构今年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增长速度不能低于总贷款的增长速度。这个政策动机非常好,但是让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这样做,这可能有问题。不同的机构擅长做不同的事情。我们在调研当中就发现很多金融机构就变通小微企业的定义。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可以改进征信系统,让金融机构更容易来判断中小企业的风险;可以把利率真正市场化,也可以政府提供担保或贴息。贷款利率并没有真正的市场化。金融机构为什么不提高利率,有的说是怕形象不好,有的说是监管部门会打电话来。既然要跟风险比较高的企业做业务,就意味着要把贷款利率提高。

第三个问题金融改革需要前提条件。现在市场上的很多市场主体的非市场行为,就是我们过去说的软预算约束,刚性兑付,政府隐性担保。如果是软预算约束,根本不在乎贷款利率多高,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很多地方有很多僵尸企业退不出去,占有很多资源。

最后一个就是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的问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当然要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最关键的一条是要保持金融体系本身的稳定。如果今天的政策积累了很多明天的金融风险,这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是我们想要得到的。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