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连平:利率市场化最后一公里怎么走(3)

连平:利率市场化最后一公里怎么走(3)

上海证券报2014年09月03日08:53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今天外汇占款和存款增速明显放缓的新态势下,重新审视高企的存款准备金率,针对性地合理调降应该是有必要的。当前首先需要权衡的问题是,中长期宏观调控目标与利率市场化的合理进程,孰重孰先?

针对性地实施改革创新和政策调整

当前,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受到了存款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而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从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顺利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角度出发,当前有必要针对性地实施改革创新和政策调整。这里主要涉及两方面问题。

一是货币政策问题。鉴于我国的货币存量较大,未来一个时期货币政策将持续担负降杠杆的任务,似不宜大幅宽松。在中性货币政策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处在历史次高位的环境下,迅速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很容易在短期内出现市场存款和贷款利率双升的局面,从而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带来向上压力。这一点去年似乎已经感受到了。去年货币政策总体上是稳中偏紧,6月份市场利率波动很大,下半年整个利率水平也都偏高。今年政策已有所调整,货币乘数随之明显提高,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明显下降。但即便如此,目前还很难说已经形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迅速推进所需要的比较理想的货币环境。这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两难。一方面,存款利率市场化需要相对宽松一些的货币环境;另一方面,从降杠杆和控风险要求出发,货币政策又不宜过于宽松。无论如何,当前这样的政策环境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

作为影响货币乘数的重要工具,存款准备金率持续处在较高水平,直接对存款市场供求关系带来收紧的压力。如果说在过去外汇占款大幅增长、存款市场供求关系十分宽松的条件下,实施高水平的存款准备金率十分有必要的话;那么在今天,在外汇占款和存款增速明显放缓的新态势下,重新审视高企的存款准备金率,针对性地合理调降该率也应该是有必要的。当前首先需要权衡的问题是,中长期宏观调控目标与利率市场化的合理进程,孰重孰先?未来的选择抑或是逐步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同时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抑或是暂时维持存款准备金率不变,适当放缓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抑或是暂时维持较高水平的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具有替代功能的存贷比考核,同时加快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即使是逐步调降存款准备金率,其主要目标不是为了避免经济加快下行,而更多的是从整个改革需要的角度去考量。

二是存贷比监管问题。如果放到整个利率市场化大的框架来看的话,可以这样认为,存贷比监管方式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利率市场化推进的障碍。前已述及,存贷比监管是当下存款供求关系偏紧乃至于利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问题的实质是利率市场化与传统监管方式之间存在矛盾。按照存贷比的管理要求,银行放贷款要达到75%的存贷比,而信贷增长是有刚性的。国务院今年上半年多次提出,货币信贷要保持合理的增长,实体经济也希望银行能加快信贷投放。与此同时,银行业也愿意发放贷款来获取收益,因为,毕竟息差还是银行的重要盈利来源。而事实上地方政府和各类企业融资需求依然不小,中国贷款的需求刚性程度是很高的。这种情况下要能够保持信贷的投放,存款必须要达到存贷比的要求。但与此同时,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已迅速发展,势头正旺,存款增长却在持续放缓。在存贷比考核下,银行存款必然稀缺,其利率之高就在所难免。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存贷比犹如是一道大坝,尽管上游水源充沛,但经其截流之后,下游水位偏低,水变得珍贵。如果没有这道坝或者筑得低些,则下游水势会充裕或合理。

不仅如此,还应看到利率市场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得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能通过市场的价格传导到各个方面。在中国现有的条件下,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的。从增量来看只有50%多一点,但从存量来看,依然在80%以上。由于存贷比监管的存在,货币市场利率调整影响到银行体系就不会那么顺畅。从今年的情况看,按理说货币市场流动性宽裕了,利率相对走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应该下来。但因为存贷比的存在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居高难下。我国商业银行负债成本跟西方国家不一样。西方国家没有存贷比,市场上货币资金的成本差不多就是银行的负债成本。而中资银行的成本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存贷比考核下一般性存款价格的影响。由于近年来一般性存款增速逐步放缓,贷款增长又有一定刚性,存贷比考核要求银行必须保证存款达到一定的增速,这就推高了负债成本。正因为如此,货币市场利率调整了,但不见得就一定影响到银行体系的存贷款利率,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效应打上折扣。这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是不利的,甚至有可能最终扭曲其成效。

合理优化存贷比管理很有必要。6月30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此次调整中效果比较明显的是币种口径计算调整和“商业银行发行的剩余期限不少于一年,且债权人无权要求银行提前偿付的其他各类债券所对应的贷款”这两项。就前者而言,目前本外币合计的存贷比和人民币的存贷比分别为72.2%和69.7%。因此,调整币种结算口径会降低银行体系总体存贷比约2.5个百分点。对后者来说,可能主要是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粗略估算目前符合上述条件的存量次级债券约6000多亿,若这些债券对应的贷款全部从分子扣除,则会降低银行体系总体存贷比不到1个百分点。因此,粗略测算,此次调整会降低行业总体存贷比约3.5-4个百分点,对促进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有一定积极作用,特别是有助于缓解那些存款增长压力非常大的银行的存贷比压力。

然而,银行存款增长放慢、负债结构多元化是个大趋势。如果此次调整的实际运行情况不理想,下一步可以考虑将稳定性较好、非结算类、固定期限的同业存款纳入存款总额来计算存贷比。截至2014年4月末,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和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两项加总约为22万亿元,保守估计其中的稳定性较好的同业存款约占一半、即11万亿元左右,占全部一般性存款比例约为10%。初步估算,若将这些稳定较好的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分母,可能会导致存贷比下降6个百分点左右。这对缓解行业存款瓶颈、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的作用较为明显。从长远看,可以考虑修改商业银行法,取消这一监管规定。如果取消了存贷比或者大幅调整口径扩大分母,考虑到两者之间的替代效应,暂时可以不必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作者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