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下半年政策展望:退隐货币政策工具或重现江湖

下半年政策展望:退隐货币政策工具或重现江湖

新华网2014年07月29日17:21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随着往往置货币政策于被动境地的外汇占款近来急剧下降,未来货币政策工具将更加多元,更加主动,再贷款、再贴现等退隐多年的货币政策工具将“重现江湖”。

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小幅回升,验证了近期宏观调控的成效。然而,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以定向调控为新特征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在下半年继续精准施策,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积极财政政策将加快进度加大力度

下半年刚刚开始,积极财政政策已频频发力:从7月1日起,6%和4%两档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整为3%,为企业每年减负约240亿元。自9月1日起,对获得许可在境内销售的纯电动等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今年以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缓解企业经营困难,积极财政政策从扩大支出、减轻税负两个角度共同发力,加大了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成效初显。财政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财政支出超过6.9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高出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速7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长26.1%。

“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支出增速在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已经提高了,下半年将保持这个势头。这意味着更多财政资金能很快进入实体经济,更好地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积极财政还有空间,下半年应进一步加快预算执行。已安排的赤字要尽快用出去。中西部铁路建设、城市地下管网等已经确定的工程要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既造福百姓,又支持经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积极财政政策不仅在总量上注意加大了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在结构上也注意发挥先导和优化的作用。5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倍扩大中央财政新兴产业创投引导资金规模,完善市场化运行长效机制。

“下一步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继续通过财政资金撬动和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结构调整的优先方向,同时继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稳健货币政策将优化结构加大支持小微企业

国务院常务会议7月23日部署了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十项举措,第一项就是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着力调整结构,优化信贷投向。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三农”和支持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及重大民生工程的能力。

“尽管现有的天量流动性制约货币政策必须保持稳健,但上半年通过定向降准等措施,货币政策优化了结构,加大了对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这些有效做法将在下半年继续发挥作用,同时探索一些新举措。”王军认为。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4.7%,增速比全年预期目标高1.7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6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7%,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7个百分点。

“经济往往滞后金融3到6个月,上半年货币信贷对经济的有力促进作用,会在下半年更好地表现出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指出,预计全年M2增速在13%至14%之间,人民币贷款增加9.5万亿元左右。

随着往往置货币政策于被动境地的外汇占款近来急剧下降,未来货币政策工具将更加多元,更加主动,再贷款、再贴现等退隐多年的货币政策工具将“重现江湖”。

“随着货币政策工具更加主动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接下来可以更多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央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力度将更大,效果将更加明显。

密切监测形势变化做好政策储备

虽然定向调控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提醒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密切监测形势变化,做好政策储备。

“宏观经济进入潜在增长率下行、重在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后,宏观调控也需要通过定向调控、精准施策来适应。不过目前中国经济还面临很多复杂因素,定向调控的政策措施虽然初见成效,但要随时根据形势变化进行预调微调,做好政策储备。”王军认为。

世界经济形势仍不乐观。特别是欧洲经济遇到困难,美国经济复苏弱于预期,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出现分化,新兴经济体增长的稳定性受到很大的影响。略有好转的中国外需将会何去何从,很难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经济内部的风险也需密切监测、及时应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房地产调整、产能过剩出清和地方债务风险化解这三大领域,都蕴含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和不确定因素。一方面要挤出泡沫,淘汰落后,化解风险,另一方面要拿捏好力度,保持好基本面,提振市场信心,这需要宏观调控政策的高超技巧。

“上半年稳增长取得了明显效果,下半年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必须把平稳增长态势保持好,为转型升级创造比较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宏观调控任务繁重,但更重要的工作在转型升级和深化改革方面。”张立群指出。(记者 刘铮、韩洁)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