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连平:增强改革协同 降低融资成本(2)

连平:增强改革协同 降低融资成本(2)

中国证券报2014年07月16日10:26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建议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持续保持“宽货币”,合理适度“松信贷”;不断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适时、适度有选择性地定向调整,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结构性支持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融资成本

导致融资成本高企的动因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有总量性质的,也有结构性质的;有资产端的,也有负债端的;有周期性的,也有趋势性的;有市场方面的,也有制度方面的;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寄希望于通过短期政策调整将融资成本迅速大幅降下来是不切实际的,应增强改革协同,才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从中长期来看,有必要采取以下三方面举措。一是合理控制财务软约束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合理控制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增长应成为降低融资成本的中长期重要举措。近年来,地方政府性质债务的透明度提高和自主发债,可能成为合理管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有力抓手。

未来可以通过其债务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和根据其特点运用较为严格的资产负债管理,以控制其债务的盲目和无序的扩张。针对其对利率不敏感的特征,大幅度提高地方政府性债务融资成本的透明度。把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其成本纳入地方人大对政府年度考核项目之中,同时列入中央对地方主要官员的年度考核之中。通过主动提高透明度,同时加强社会各方监督,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融资供求关系偏紧的局面。与此同时,加大国企改革推进力度。力促国企市场化发展,完善公司治理,增强财务硬约束,有效控制不合理的尤其是盲目的融资需求。

二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适当降低类信贷增长。建议千方百计发展股票、债券融资,打通直接融资渠道,让直接融资在整个社会融资规模中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完善股票发行制度,尽快恢复股票市场应有的融资功能。发展壮大债券市场。进一步促进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一体化建设。在发行主体门槛限制、发行条件等方面适当予以放宽,努力提高债券融资增速。与此同时,在规范影子银行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严格监管保持类信贷合理增长,避免再度“野蛮生长”。

三是稳步实施利率市场化,协同推进配套改革。在融资供求关系偏紧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过快推进会推动贷款利率和整体融资成本上升。2013-2014年的市场实际状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应“单兵突击”,而是要协同、配套推进。包括金融市场建设、金融监管改革、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放开业务管制以及涉外金融改革等,都应协调好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比如,应进一步扩大同业存单试点,并推出面向个人和企业的大额可转让存单试点;资产证券化试点也应择机推广扩大,以促进银行加快存量信贷资金周转。

从短期来看,有必要采取以下三方面措施。首先,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偏松格局。货币政策总量宽松是降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一般性举措。但由于我国经济的杠杆率已不低,潜在金融风险不小,因此不宜推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应更多地在结构上下工夫。建议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持续保持“宽货币”,合理适度“松信贷”;不断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适时、适度有选择性地定向调整,加大对重点领域的结构性支持力度。

一是保持货币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为避免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过快,控制贷款利率上升,促进票据融资和债券发行的成本降低,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应继续适度加大公开市场资金投放力度,并继续灵活使用再贷款、再贴现、SLO和SLF、定向央票等定向调节工具,加强对重点金融机构有针对性的调节,在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条件下促使市场利率水平平稳运行并小幅下降。

二是谨慎运用存贷款基准利率工具。目前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LPR(贷款基础利率)已推出半年多,贷款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市场化。在供求关系没有得到有效调整的情况下,小幅下调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有限。同时降低存款基准利率也受到金融脱媒、市场存款利率上升压力较大的制约。在新的利率传导机制形成以前,建议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应审慎。

三是在外汇占款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为缓解存款增长下降压力、推动信贷平稳增长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必要时可以相应小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在存款增速趋势性下降的背景下,逐步有序地降低较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到相对合理水平,应该是个方向性的政策选项。

其次,合理适度增加信贷投放规模。今年1-5月社会融资规模比去年少增5000多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所减弱,而融资成本又居高难下。在经济增速仅维持在下限上下的情况下,今年融资规模有必要比去年多增。假设今年全年社会融资总规模要实现比去年多1万亿元,下半年应确保同比多增1-1.5万亿元。

当前,虽然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但资金难以通过非信贷渠道十分顺畅地流到实体经济,新增融资规模恐怕主要得靠信贷来完成。如此,后7个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要达到5.5-6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目标10万亿元左右,对应余额增速14%左右。可以考虑进一步对部分银行实施再贷款,定向支持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信贷投放适度增加有助于弥补非信贷融资的不足,同时有助于通过金融增量减轻市场上较高的违约压力。降杠杆不能只看一时,当前适当加大信贷投放并不会改变长期降杠杆的政策方向。

三是进一步优化存贷比管理。6月30日,银监会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此次调整中效果比较明显的是币种口径计算调整和“商业银行发行的剩余期限不少于一年,且债权人无权要求银行提前偿付的其他各类债券所对应的贷款”这两项。就前者而言,调整币种结算口径会降低银行体系总体存贷比约2.5个百分点。对后者来说,可能主要是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券,粗略估算目前符合上述条件的存量次级债券约6000多亿元。若这些债券对应的贷款全部从分子扣除,则会降低银行体系总体存贷比不到1个百分点。粗略测算,此次调整会降低行业总体存贷比约3.5-4个百分点,对促进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有一定积极作用。

由于银行存款增长持续减速、负债结构多元化是大趋势,如果此次调整的实际运行情况不理想,下一步可以考虑将稳定性较好、非结算类、固定期限的同业存款纳入存款总额来计算存贷比。截至2014年4月末,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和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两项加总约为22万亿元,保守估计其中稳定性较好的同业存款约占一半、即11万亿元左右,占全部一般性存款比例约为10%。初步估算,若将这些稳定较好的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分母,可能会导致存贷比下降6个百分点左右。这对缓解行业存款增长放缓压力、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的作用较为明显。从长远看,可以修改商业银行法,取消这一监管规定。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