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李晓西:人民币贬值只是“小插曲” (2)

李晓西:人民币贬值只是“小插曲” (2)

上海证券报2014年03月24日08:41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中国截至2013年底拥有3.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人民币并不具备贬值的基础。此外,中国没有经常项目赤字,所以市场因素本身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基础也不存在。

美股盈利强劲增长可持续

《上海证券报》:尽管近年来国际市场上的股指联动越来越紧密,但回顾过去几年的市场,美股超越金融危机高点,而中国股市却一直未走出2008年以来的低迷,您觉得造成中美股市走势迥异的原因是什么?

李晓西:中国和美国是全球两大经济体,两国经济依赖度较高,但是目前两国的经济走势、方向不同。主要是美国的经济处在自我支撑可持续的复苏阶段,而不是高度依赖外部的复苏。美国公司国内本土盈利部分目前已经高于美国金融危机前最高点约20%,公司盈利的强劲增长是美国股市持续走高的一个最重要因素。相比而言,中国大趋势整体经济在放缓,政府调低经济增长目标。美国经济是从低位往上走,中国经济增速是在高位,但我们要把经济增速放缓,这么一个经济的走势趋势对股市有重要影响。

另外,GDP本身不代表盈利能力,中国的经济确实在增长,但企业盈利能力在下降。举例来说,中国经济现在增长还在7.5%以上,但目前上市公司预期盈利增长却低于该速度,而美国经济增长预期2014年在3-3.5%之间,但目前美国标普500公司预期的盈利增长在7-8%左右。

除此之外,标普500公司还支付约2%左右的股利率,加在一起会期望股市有9%或以上的总回报。中国企业可以创造GDP,但是创造GDP并不代表赚钱。举例来说,你可以生产100瓶矿泉水,但之前成本低竞争少的时候每瓶能赚5毛或2毛,而现在可能每瓶赚5分,同样创造了GDP, 但盈利能力在下降。

《上海证券报》:作为视野遍布国际市场的基金经理,能否谈谈中美两国投资者在投资理念上的差异?

李晓西:在投资理念上,中美投资者确实有比较大的差异。对于信安环球投资而言,我们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过程是制度化的。而中国的投资者包括一些机构,并没有一个制度化的过程和理念,投资不是遵循某一个理念,他们是一个随机的,捕捉一个事件,而不是基于综合的考虑。

举例来讲,信安环球投资的投资理念强调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正向和可持续的基本面变化;第二,上升的投资者预期;第三,有吸引力的估值水平。这三点是有机结合,如果上市公司不符合这三点要求,无论他有什么题材或概念,我们都不会去投资。而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或基金经理,可能在2013战胜市场是因为进行集中投资买了中小板或小市值或社交媒体股票,这其实是承担了很大的单方面/单领域的系统性风险。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国经常有基金这年业绩排名靠前,下一年业绩垫底,波动性很大。

我们战胜市场不是因为我们买了某一个股票或板块,因为买对一个板块是有幸运成分,很难年复一年的重复,而如果秉持长期的投资理念,不管是什么市场,只要依靠这种机制和理念去投资,每年都可能自下而上发掘公司基本面找到产生超额回报的投资标的,这正是我们获得超额回报的可持续和可重复的源泉。

《上海证券报》:国内资本市场一直关注海外主权基金和QFII的动向,你能否谈谈他们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态度?

李晓西:在这里我主要介绍我们的观点,我觉得中国面临更多的调整和挑战。首先,从2003年开始,中国在市场投放过多的信贷,从2003年2013年,信贷增长年均在18%以上。信贷投放要放缓,结果是经济要放缓,因为中国的信贷投放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第二,而且中国的利率是很高。例如,上海3个月同业拆解利率5.5%,在西方国家短期利率约为0.3%。银行间都这种高利率,贷款要多少利率?所以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因为债务成本高了。利率高,企业成本高,且短期看央行放松银根可能性较小,可能继续挤压。此外,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太快,对企业盈利也有一定影响。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2001到2013年,中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平均在40%以上,这导致很多重复投资和没有效率的投资,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放缓,大宗商品首当其冲。还有,中国房地产价格上升太快,这个问题和我们过去多年的信贷投放有关系。现在挤压信贷,确实有下行的压力。(记者陈俊岭)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