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社会融资规模创新高 货币政策仍将中性偏紧

社会融资规模创新高 货币政策仍将中性偏紧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1月16日14:58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在贷款和融资规模双创新高的情况下,去年金融市场却频频上演“钱紧”,引起了各界对资金空转的担忧。今年,金融机构“降杠杆”的大幕已经拉开,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央行将继续坚持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

新华社记者王培伟 王宇 吴雨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中国人民银行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逼近8.9万亿元,创出四年来新高,社会融资规模更是以17.29万亿元的水平刷新历史纪录。

分析数据表明,2013年,中国社会融资渠道多元化继续得以推进,人民币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但在贷款和融资规模双创新高的情况下,去年金融市场却频频上演“钱紧”,引起了各界对资金空转的担忧。今年,金融机构“降杠杆”的大幕已经拉开,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央行将继续坚持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

一、社会融资机构更趋多元化

2013年,中国社会融资渠道多元化继续得以推进,表现为人民币贷款占比继续降低、银行表外业务成为融资重要来源等。

数据显示,2013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51.4%,比上一年低0.6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低水平。

“人民币贷款依然是实体经济的主要融资工具,但金融体系提供的其他融资方式也已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

社会融资中第二大组成部分是金融机构的表外融资,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数据显示,2013年这三项分别增加2.55万亿元、1.84万亿元和7751亿元,合计5.17万亿元,比上一年多1.55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29.9%,比上一年高7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占了整个社会融资规模的30%左右。其中,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都是年度历史最高水平。说明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发展得比较快,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盛松成表示。

但直接融资比例则有所下降。2013年,企业债券净融资1.80万亿元,同比少4530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219亿元,同比少289亿元。两项合计2.02万亿元,比上一年少4819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1.7%,比上一年低4.2个百分点。

二、人民币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

首先是西部地区的贷款增速继续高于东部和中部,区域信贷的不平衡状况明显改善。2013年年末东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分别是11.9%、15.9%、17.1%,增速最快的是西部地区。

二是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人民币贷款年末的中长期贷款增速为13%,比2012年高4个百分点,继续服务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基本建设所需要。

三是对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加强。2013年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均不低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二者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四是“两高一剩”的限制行业的贷款增速放缓。2013年本外币钢铁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同比下降10.7%,建筑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下降3.3%。

最后,服务业贷款明显加快。2013年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去年同比增长13.7%,比2012年增速快了11.5个百分点。

数据同时显示,2013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分别比11月末和上年末低0.6个和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3.73万亿元,同比增长9.3%,比11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8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增速上升较多,表明企业经营活跃度明显提高。”盛松成表示。

三、融资创新高与“钱紧”频出悖论

在贷款量和融资规模纷纷创出近年新高的同时,去年中国银行间市场却频频上演流动性紧张的大戏。一边是信贷投放创新高,一边是利率水平创新高,银行资金面的这一诡异现象耐人寻味。

继去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升至13.44%的年内高点后,每到月末,货币市场各期限利率水平均会有所上扬,在去年12月下旬的几天,利率水平更是一路飙升,向年内次高发起冲击。

“去年的社会融资规模虽然攀升至历史高点,但细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相当一部分资金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而是在银行系统里打转。”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在月末资金需求较大、央行流动性闸门收紧、同业市场疯狂拆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量本该投放到实体经济的资金,暗度陈仓进入到了投机市场。

在专家看来,“钱紧”与贷款创新高,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方面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银行大量信贷资金投入到钱生钱的高收益领域,体外循环的雪球越滚越大,形成巨大的“钱窟窿”;另一方面,鉴于市场压力,央行又不得不投放更多的资金去填补窟窿,导致恶性循环不断上演,结果资金价格越来越高,企业融资难度越来越大。

专家认为,受央行货币调控“降杠杆”的开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难有明显改观、外部资金大进大出等因素影响,今年银行资金的周期性紧张现象或将成为常态。

“只要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没有明显变化,央行货币调控继续强化'降杠杆’和'去产能’的大方向,那么未来每逢月末或季末时点,'钱紧’就极可能再度出现。”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蔡宏波认为。

四、坚持“降杠杆”下的中性偏紧政策

过去几年来,中国流动性投放呈现不断上扬的局面,目前这一状况已引起决策层的高度关注。无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政策信号看,还是从管理层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角度考量,金融机构“降杠杆”的大幕已经拉开,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央行将继续坚持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

从去年下半年起,“降杠杆”已成为央行货币调控的一大思路。央行日前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在近几年较大幅度“加杠杆”后,经济可能在较长时期内经历一个“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

“央行提出'降杠杆’和'去产能’,意味着相对于过去几年而言,今年货币投放的闸门将有所收紧。”中国社科院重点金融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判断。

近期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降杠杆”的开始:起到向市场投放资金作用的逆回购操作,目前已连续五期暂停,明确传递出“紧平衡”的政策信号。而央行日前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也提出,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适度”两字颇有深意。

对于今年的货币信贷走势,盛松成表示,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条件既不太松也不太紧,为经济平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近期一系列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的外需与内需表现均不弱,在相对强劲的需求之下,中国经济2014年大概率会延续平稳势头,而较为强劲的内需,则给央行继续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

[责任编辑:姜楠]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