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同业魅影惊魂 银行苦对去杠杆

同业魅影惊魂 银行苦对去杠杆

中国证券报2013年12月05日16:06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与以往年末行情不同的是,今年利率中枢已经抬升,货币市场过去的低利率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在今年行情中,不同机构对利率走势的判断和去杠杆的力度不同,导致业绩明显分化。未来所有机构将要面对这一现实:利率上升,丰富主动负债品种,做好资产负债管理将是经营的最大挑战。

银行间市场提前进入“年末行情”:资金利率持续高位运行,银行间市场7天利率一度升至5%左右。长期国债收益更是一度飙升至4.72%,创下2005年3月以来新高。

业内人士认为,与以往年末行情不同的是,今年利率中枢已经抬升,货币市场过去的低利率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在今年行情中,不同机构对利率走势的判断和去杠杆的力度不同,导致业绩明显分化。未来所有机构将要面对这一现实:利率上升,丰富主动负债品种,做好资产负债管理将是经营的最大挑战。

钱袋紧 大银行日子也难过      

“以前货币市场上午利率高,下午利率低,现在情况正好相反。此前,在上午基本能够抹平一天的头寸,现在要到下午,上午很难借到钱。资金市场已从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一名交易员说,“大行的SHIBOR报价一直在向上飙,而中小行的报价是平的。”他一边说,一边打开电脑,展示他根据银行间市场16家SHIBOR报价行每日报出的SHIBOR数据画出的两条线。

2007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运行,由16家商业银行组成报价团,每个交易日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根据各报价行的报价,剔除最高、最低各2家报价后对其余报价进行算术平均计算后,得出每一期限品种的SHIBOR,并于当日上午11:30对外发布。这一报价已成为货币市场利率的定价基准,而各行不同的报价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对资金的态度。

“资金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钱紧时不是所有银行都能拿到钱。央行放水往往只给大银行或国开行,因此大银行作为融出方把SHIBOR飙到很高,小银行缺钱所以给出的SHIBOR报价也低。今年大银行往外借钱赚了不少。”上述交易员说。

一般而言,在流动性偏紧的大环境下,年末大银行的日子要比中小行好过些。大银行的资金相较于小银行更充裕,同时作为主要的货币中介行,在市场流动性紧张时大银行能更容易地拿到钱,因此往往是市场上的净融出方。

但临近年关,大银行也捂紧了“钱袋子”。“在6月钱荒之后,各家银行纷纷提高了资金备付水平。年末因为预期钱紧,所以大银行即使有钱也不愿意往外借。”上述交易员说,“四大行也不是总有钱,有时候也资金紧张。从三季报可以看出,有的大银行存款下降严重。几家银行里农行还好些。”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流动性的微观传导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今年以来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和遭受6月钱荒冲击后,主要货币中介银行的行为发生重大变化:高度重视流动性,提高备付;压缩资产负债久期缺口;调整资产配置类型和收益要求。银行在加强审慎运营的同时,直接导致微观层面流动性易紧不易松。

与受负债市场化冲击的商业银行相比,资金市场的另一大鳄——国家开发银行面临别样的尴尬。11月以来,国开行取消了多期累计达到1000亿元的债券发行计划,改为发行短期融资券,直接原因是债券市场中长期债券利率飙升导致其发债成本大幅上升。据市场人士测算,目前国开行债券发行成本已接近其生息资产收益率,这意味着利率再上升的话国开行可能入不敷出。

虽然发行债券受阻,但在年末货币市场利率高企的市场中,资金充裕的国开行加大了资金融出力度。“国开行一直都有钱”,一位业界人士表示,“现在国开行资金月末净融出余额由此前的2000亿元左右翻番至4000亿元左右。”

杠杆减 同业扩张难持续      

有别于以往,今年年末流动性紧张的一大原因在于今年以来快速发展的同业业务。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温彬表示,理论上,每年年底,受财政存款集中投放的影响,流动性相对比较宽松。今年10月新增外汇占款达4416亿元,创今年2月以来新高,流动性也应该宽松,但资金市场呈现持续紧绷状态,主要是因为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快速增长。目前,上市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达12%左右,部分商业银行的占比高达20%。商业银行通过在银行间市场融入期限短的负债,配置期限长、收益高以买入返售为主的同业资产。

这一模式包含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同业资产和负债期限错配严重,同业资产以1-3年的资产为主,而负债期限则短至7天到1个月。每到月末,各家商业银行存款“冲时点”,理财产品资金回表,就会导致市场流动性短缺。如果央行不进行逆回购注入流动性,市场利率就会迅速上升。

同业业务的发展搅动了整个货币市场并影响其他市场的利率水平。不同机构对于杠杆的态度不同,导致同类型机构的业绩大幅分化。

“债券每天跌1%,比股市跌幅还大。”一名证券公司资管计划的投资主办人苦笑道,“大跌中我每天都在卖手里的债,只要有人买我就卖。我已经把手里的杠杆降到了今年的最低水平。”

“总体而言,金融企业的杠杆率现在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上述人士认为。

“今年我们部门比较幸运,赚了钱,主要靠在五月份降了杠杆平了头寸,还用利率互换锁定了收益。”某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表示,“不过四季度走势确实出乎意料,以为三季度以后资金面不会再这么紧张,所以现在有时候也借钱,但还是借短钱为主,市场看不了那么远。不过有的机构杠杆率还很高就比较惨。”该固定收益人士认为央行去杠杆控制系统性风险的意图比较坚定,“总体来说还是经济不好,现在加的杠杆,五年后都会成为坏账。”

业内人士介绍,各家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也在分化。

3月份银监会8号文出台后,由于大型银行的非标资产并未达到监管上限,非标资产从中小银行向大型银行转移,大型银行抛售标准债券接入非标资产,“杠杆并未下降,而是在转移。”商业人士表示。

随着资金成本的持续抬升,下半年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分化更为严重:三季报显示部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占比收缩,但有些银行的同业业务还在上升。

“各银行差别很大,原因也很多,比如银行管理层的更迭会导致一家银行的业务重心发生变化。此外,投资者看到的是利润率,不追求银行利润。但对于银行内部考核而言,资产规模的增长、绝对利润这些指标才是对他们更重要的考核指标。”商业银行人士表示,“同业负债不用缴纳存款准备金,同业资产风险权重小等,故商业银行将同业业务由资金业务转变为信贷业务,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张和绝对盈利的增长。”

由于资金成本抬升,同业业务的模式也走到了瓶颈期。“同业业务现在也不好做,以前息差能到300基点,现在只有100基点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以民生银行三季报为例,净息差2.38%,同比大幅下降0.66个百分点,这也表明靠同业业务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一些银行调整同业业务,一方面是担心监管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主动调整。”

“同业业务仍然需要以时间换空间”,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银监会酝酿出台的‘9号文’短期内对同业业务的影响有限。”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