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政策动向 > 宽财政稳货币促改革才能保增长(2)

宽财政稳货币促改革才能保增长(2)

评论
分享到
经济参考报2013年04月15日08:47分类:政策动向

核心提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今年这一年既是改革年,又处于经济复苏的十字路口,非常敏感,政府宏观调控要更注意技巧、运用智慧,不能草率行事。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今年经济增长的宏观条件可以概括为“宽财政、稳货币、促改革”九个字。

下半年外部经济环境应会好转

如果美国经济增长在2.5%左右,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就会变好。如果中国经济加速半个百分点甚至一个百分点,那也会带动美国经济增长,这样就形成了全球性的良性循环。

从外部环境来看,陈东琪认为今年特别是在下半年会相对好一些。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

首先,从欧盟市场来看。去年欧盟27个成员国经济负增长,所以我国对欧元区的出口表现不佳。但今年的情况估计会好一些。

上半年欧盟可能还会延续2012年的衰退局面,这是因为整个经济发展的景气度还没有上来。劳动市场是整个经济活动不景气的重要表现。欧元区的失业率依然很高,最高达到26%,年前的失业率大概是25%。企业的库存也不是很多。所以尽管有一些新的变化,但是要反映到GDP走势上,欧元区甚至欧盟都还不具备今年上半年复苏的条件。但是下半年会好一些,当前已经有一些信号显示比去年要好了。第一个是银行的资金流入增加,放贷的贷款需求增加。第二个是欧元区,特别是南欧国家的国债发行比较容易,购买需求增加。这样有两个好处,其一是比较容易融到资金,其二是成本低,还款压力小。第三个是股市方面,有资金开始进入市场,意味着未来它的预期是在转好。第四,现在到欧元区特别到南欧地区旅游人数增加,会增加当地的收入。通过这些微观的、新型的指标变化,再考虑到今年下半年面临的基数较低,今年欧元区经济应该不会衰退,甚至不排除明显复苏的可能。

其次,从美国市场来看,美国经济在复苏,尽管这个复苏是不确定的,不稳定的。这表现为去年前三季度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复苏,每季度有1%多点的增长,但是四季度只有0.1%的增长。

美国经济在发达经济体当中有几个方面表现得很好。第一个表现是美国制造业的繁荣。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在2007年、20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要破产,美国政府注资支持,采取政策给予补贴,同时这些公司对中国的生产出口不断扩大。所以制造业在2011年下半年开始就持续复苏,目前依然表现强势。现在美国能源基本自产自足,美国能源工业的发展在整个工业发展过程当中的贡献在提高,说明两年以前奥巴马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至少在指标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在欧元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减速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去年却是不断上升的。而且这一点有连续性,最近连续几个月美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都在53%以上。

第二个表现是美国的房地产。美国2006年调整房地产行业是导致2007年次贷危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然而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去年一季度开始环比增长,二季度开始同比增长,然后是投资增长,最后是价格上涨。投资增长是因为房价低刺激了市场的刚性需求,信贷利率很低支撑释放刚性需求,还包括中国在内国际资本的流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劳动就业改善,失业率下降,人员工资水平增加,劳动收入提高了,这样民众就去买房子了。

第三个表现是金融业。美国的工业转好了,房地产转好了,于是银行的信贷需求增加,银行的放信贷量增加,银行的负债表改善,效益增加。银行效益变好了,投资者就更加信赖,资金就更多了。美国证券市场的需求非常好。美国股票今年年初涨了8.8%。2007年以前最高是14166点,现在由危机时候的5600多点到现在的14000多点。

第四,美国这几年的教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大幅度增加。2010-2012年,中国到美国的留学生年均增长20%左右。留学与旅游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所以奥巴马政府不断放宽旅游签证政策,放松教育和移民的法律限制。

陈东琪说,美国的经济修复能力很强。科技的丰富多样,创新的劳动教育体系,资源创新的产能制度,变化的机制,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都是它恢复能力强的原因。但这个恢复还不是很稳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外部条件不理想。美国对欧洲的出口比重很大,但是欧元区经济还在负增长。第二个原因是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长不好,今年估计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今年一季度。而且美国目前的自动减赤机制也会导致今年政府预算减少,这样的话就影响了一定的市场信心。

如果美国经济增长在2.5%左右,下半年欧元区经济就会变好。如果中国经济加速半个百分点甚至一个百分点,那也会带动美国经济增长,这样就形成了全球性的良性循环。

再次,从新兴经济体来看,特别是资源型经济体,包括巴西,澳大利亚,印度,中东等,目前经济能否支撑还不确定,这是因为这些经济体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例如巴西、澳大利亚、印度,有色金属是这些国家主要依赖的出口资源,但是因为中国近几年增长速度放慢,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的有色金属就随之减少了。中国产业转型的结果就是单位GDP耗费资源的市场空间随之变小,所以资源型经济体不被看好。当然,满足中国汽车消费等一些消费性的资源,例如中东的原油,加拿大、俄罗斯的天然气等可能还会大幅增长。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