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基金组织对人民币汇率评价客观公正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2019年08月13日13:52分类:人民币动态

北京时间8月10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第四条款磋商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2018年,人民币虽然对美元贬值,但相对于货币篮子大体稳定,中国的实际有效汇率与基本面和可取政策所对应的水平处于同一水平。这表明,作为世界上在汇率评估方面最权威的机构,IMF没有认同美国对中国的所谓“汇率操纵国”指责。

此前,在今年6月初IMF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IMF亚洲及太平洋部副主任肯尼思·康表示:“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评估。我们发现2018年人民币的汇率表现与中国的政策目标和基本面是一致的,没有估值过高,也没有估值过低。最近几年,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也在加强,基于市场的汇率机制对中国是有利的,这样也可以让货币政策有更多回旋余地,所以我们也鼓励中国经济继续改革,加强对外沟通,保证汇率的灵活性。”

针对上述评价,多位受访专家表示,IMF发布的报告来自独立第三方,不受政治影响,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结论尊重事实。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IMF从比较科学的多边视角来衡量国家汇率均衡状况,认为人民币汇率总体均衡,不存在高估和低估的情况,这与中国一直以来的汇率实践相一致。

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IMF评估都认为人民币汇率属于均衡的水平。从人民币汇率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二者确实呈现“大体相符”。回顾2015年至2018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这种相符表现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逐步增强,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单边走势,中间价维持在1∶6至1∶7区间运行,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同时,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但又基本稳定的状态得益于宏观经济的支持。在这4年里,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较为平稳,季度GDP波动不超过0.2%,年度经济增长速度运行在6.6%至6.9%区间。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财政收支保持平衡、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国际收支和跨境资本流动总体平衡。从2005年“7·2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由原来单一盯住美元、并由央行统一报价,转变为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浮动区间从0.3%逐步扩大至2%,弹性逐步增强,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我国经济基本面与人民币汇率保持合理均衡水平是相适宜的。

近期,受市场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北京时间8月6日,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对此,人民银行作出回应,称美国这一行为是任性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行为,严重破坏国际规则,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在《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用“罔顾事实”“扣帽子”“造谣惑众”来评价美国此次的单方面行为。他表示,IMF发布的报告是公正客观的。这份报告肯定了中国在汇率问题上没有所谓的操纵,同时也揭露了美国认定中国“汇率操纵”背后的霸凌逻辑。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导管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管涛进一步表示,十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当前已经形成了外汇收支自主平衡的格局。

“美国这一仓促且鲁莽的举动缺乏事实依据,不符合IMF对人民币汇率的评价,甚至不符合美国自己设定的判定标准。”伍戈说。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2005年初至2019年6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8%,实际有效汇率升值47%,是二十国集团经济体中最强势的货币,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升值幅度最大的货币之一。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坚持不搞竞争性贬值的承诺,不会将汇率用于竞争性目的,也不会将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等外部扰动。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外汇市场互动的结果,是汇率形成机制下的自然波动。当前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主要是在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和贸易摩擦背景下,受市场供求和国际汇市波动影响导致的。温彬表示,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比以往更强, 但依旧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管涛表示,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短期受市场情绪影响出现暂时贬值符合市场规律。

谈及人民币汇率的未来变化趋势,上述专家普遍认为,人民币不具备大幅贬值的基础。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走势要看中国经济基本面。在“六稳”以及宏观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不太可能出现持续性贬值。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