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下调SLF利率顺应低利率 为利率走廊封顶

下调SLF利率顺应低利率 为利率走廊封顶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11月20日08:26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利率市场化完成后,正逆回购招标利率将成为基准利率,加上SLF、SLO、MLF和PSL利率,构成了从短期到长期的利率走廊,其中SLF利率为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封顶,新传导机制开始生效。

海通宏观债券姜超、顾潇啸、张卿云等

摘要:

2015年11月19日,央行官方微博宣布将于15年11月20日起下调隔夜SLF利率至2.75%,下调7天SLF利率至3.25%。此前,央行曾于15年3月下调隔夜和7天SLF利率至4.5%和5.5%。我们的主要结论是:SLF利率下调,利率走廊封顶。

1)下调SLF利率,顺应低利率。

人民银行决定于2015年11月20日下调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对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分别下调隔夜和7天SLF利率至2.75%和3.25%。当前R007稳定在2.3%,R001稳定在1.8%,7天逆回购招标利率为2.25%,本次SLF利率下调顺应低利率环境,表明货币宽松延续。

2)利率走廊成形,SLF利率为走廊封顶。

利率市场化完成后,正逆回购招标利率将成为基准利率,加上SLF、SLO、MLF和PSL利率,构成了从短期到长期的利率走廊,其中SLF利率为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封顶,新传导机制开始生效。

3)稳定短端利率,货币利率仍低位。

根据泰勒规则,与我国6.5%-7%的GDP增速和1.5%的CPI相匹配的货币利率应在2%左右。无论是下调逆回购招标利率、降准投放流动性,取消IPO预缴款制度,还是此次下调SLF利率,都旨在呵护资金面,稳定债券短端利率,因此货币利率低位无忧。

4)长期坚定债牛,短期休养生息、布局来年。

当前我国经济增正处于速换挡期,货币宽松和低利率是大趋势,因此我们长期看好债牛。但短期受美联储加息、股市回暖和IPO重启分流资金、财政政策加码影响,债市进入震荡期,我们建议抓住4季度调整期,布局来年。

正文:

具体来看:

第一,下调SLF利率,顺应低利率。

人民银行决定于2015年11月20日下调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对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分别下调隔夜和7天SLF利率至2.75%和3.25%。2015年以来,央行曾于1季度开展常备借贷便利3347亿元,并于15年3月下调隔夜和7天SLF利率至4.5%和5.5%。

当前货币利率仍保持低位,其中R007稳定在2.3%,R001稳定在1.8%,7天逆回购招标利率为2.25%,本次SLF利率下调顺应了低利率环境,表明货币宽松延续。

第二,利率走廊成形,SLF利率为走廊封顶。

海外央行以基准利率为工具,对同业拆借利率进行调控,包含单一目标利率型和多个目标利率组建的利率走廊型。选择目标利率型基准利率的典型是美联储和英国央行,而欧央行通过明确的利率走廊调节同业拆借利率,日本央行也采用多利率调控,但其目标利率与利率走廊共存。

我国于15年10月23日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而贷款利率下限早于13年7月放开,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完成最后一跃。利率市场化完成后,操作相对频繁、利率及时公布、引导R007的正逆回购招标利率将成为基准利率。

除了正逆回购利率对货币利率的引导外,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F(常备借贷便利)、MLF(中期借贷便利)和PSL(抵押补充贷款)利率,构成了从短期到长期的利率走廊,其中SLF利率为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封顶,将市场利率引导在合意范围内,新传导机制开始生效。

第三,稳定短端利率,货币利率仍低位。

我们预计15年4季度GDP增速下降至6.7%、16年继续降至6.5%,而15年CPI在1.4%、16年CPI或在1%-2%,根据泰勒规则,与6.5%-7%的GDP增速和1.5%的CPI同比相匹配的货币利率应在2%左右,这意味未来7天回购利率有望下行至2%。

无论是央行下调逆回购招标利率、降准投放流动性,还是证监会取消IPO预缴款制度,或是此次下调SLF利率,都旨在呵护资金面,稳定债券短端利率,因此货币利率低位无忧。

第四,长期坚定债牛,短期休养生息、布局来年。

当前我国经济增正处于速换挡期,货币宽松和低利率是大趋势,在基本面支持下,我们长期看好债牛。但是经过前期债市大涨,当前利率已压至历史低位,继续下行受到多重风险因素制约,一是IPO将重启、股市回暖,或造成资金回流股市;二是央行表态不过度放水,而财政政策加码,政府债券大量发行或抽离债市资金;三是12月美联储加息预期大增,影响国内汇率和利率下行。因此短期债市面临一定调整压力,我们建议抓住4季度调整期,布局来年。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务必注明来源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