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金融资本的急速增长潜伏着极大风险

金融资本的急速增长潜伏着极大风险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10月27日20:30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长期以出口主导模式的中国经济,当壮大到一定实力后,是不可持续的。各种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就其实质是技术性的、中性的工具,关键要看如何处理。金融创新是中国金融过去30年发展的动力,金融创新同样是中国金融下一个30年发展的动力。经济是第一性的,金融毕竟是第二性的,金融事业发展成功与否,不能只看金融的单项指标,重要的,要看经济是否稳定增长的指标。

夏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务院参事

如何总结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有人把它归罪于人性的贪婪、金融高杠杆化、监管不力,说什么的都有。今天我谈些个人看法。

有人说是人性的贪婪。说华尔街的贪婪只是说了现象,掩盖了制度对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性。人性贪婪的特点不是现在才有,也不是近几年才有,是人类几千年演化中的自然结果。为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的近六十多年中的贪婪不会产生像今天那么大的、影响全球实体经济的金融危机?而且,贪婪不是华尔街,不是美国人的专利,其他国家的人,其他国家从事投行的人都是有的,但为什么那些国家、那些投行的人不能产生举世惊人的金融危机?所以,贪婪只是人的主观性,贪婪能否酿成大事件,需要有制度的土壤。

至于高管薪酬问题,也是讲人的欲望与动力,也是没有分析清楚薪酬高为什么必然产生大危机的制度土壤。

有人说是高杠杆化。高杠杆确实是催化、放大了美国的次贷危机,但毕竟是技术层次原因,也不是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从纯理论分析,高杠杆是撬动、放大金融产品、信用倍数的工具。如果在一个信用可控并愿意控制信用总量的国度内,政府自动愿意控制信用总量,也就是不轻易降低利率,杠杆效应自然会降低,信用总量难以突破。在信用工具结构不均衡情况下,最多是会出现不同信用工具市场份额的变化。问题是,为什么美联储从2001年后不断降低利率、听任信用工具不断放大信用倍数?为什么证券监管部门到了2004年又主动放弃高杠杆化的限制?这是问题的实质。

有人说是金融监管不力。美国这轮金融危机的爆发,从现在看,全世界都认为确实存在监管不力的因素。但是我要问的是,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为什么在危机爆发前没有认为是监管不力?反而格林斯潘老在说,要相信美国金融市场的弹性。反而美国一部分主流经济学家老在说,美国高消费、低储蓄的模式是可以持续下去的。说明美国宏观政策最高决策层看重的并不是监管层面的因素,而且要知道,如果要加强监管是有能力的、是可以的,但是就是不想去监管,也不认为应该去监管。而是相信通过不断推进金融全球化战略、打开其他国家金融大门,只要美国保持金融对外是净收益,其他国家的高储蓄、低消费,是能够支撑美国高消费、低储蓄这一模式永远持续下去。因此,出现了利率的不断下降,出现了消费率的不断上升,不怕不断地寅吃卯粮,这是问题的实质,是美国政府的最大教训。从今天看,金融危机的表面原因是金融监管不力,进一步分析的深层次原因,是美国的宏观政策犯了错误。是美国对这一轮经济全球化没有做好准备,做出了错误判断,拼命扩大信用,弄巧成拙,玩到最后,让自己的后院着火了。

深层次的制度原因是什么?其他国家宏观政策决策失误,往往是造成本国经济的严重下滑,不管是过去的英国、日本,还是亚洲危机中的各国以及俄罗斯、阿根廷。曾经的金融危机都没有出现像这次如此“百年一遇”的,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就是今天的欧洲央行区各国和中国,如果主动想不断地寅吃卯粮,能不能犯美国那么大的错误?绝对不能?为什么?因为没有掌握主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和官方储备货币的发行权。美国掌握了世界货币的发行权,这就为他犯全球化错误提供了制度的可能性。美经常项目赤字/GDP的比例关系,近几年的变动很能说明问题。这次危机让世界各国看清了,但凡遇到全球化经济的急剧波动,美元的不稳定是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因为世界经济周期基本仍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周期。这次危机让世界各国了解了,当今的国际货币制度是为美国犯这么大的错误提供了制度可能性。

通过美国教训的总结,我国由此得到的启示:

1.长期以出口主导模式的中国经济,当壮大到一定实力后,是不可持续的。在危机一爆发时,布什批评“华尔街喝醉了”,我补充半句:“是谁送的酒?”

2.各种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就其实质是技术性的、中性的工具,关键要看如何处理。通过危机使我们看清,要处理好信贷、货币供应与信用这三个层次的关系。而且在杠杆比例高、金融衍生产品交叉销售情况下,什么是一个经济体最大的边界信用度?需要进一步研究。比如,资产证券化就微观而言,可提高金融效率;就宏观而言,在不同环境下其意义是不一样的。

3.金融创新是中国金融过去30年发展的动力,金融创新同样是中国金融下一个30年发展的动力。但创新什么?何时创新?不是简单、及时模仿当今世界最前沿、最新的金融技术和金融工具。前30年中国成功改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是什么?正如我在20多年前的1988年中国金融市场十年总结时说的:“每个时期金融市场体系发展什么,要坚持从解决现实矛盾的原则出发。”“改革者的口号应该是:当前能干什么而不是应该干什么。”

4.经济是第一性的,金融毕竟是第二性的,金融事业发展成功与否,不能只看金融的单项指标,重要的,要看经济是否稳定增长的指标。如果经济是稳定健康发展,一定时期内,相对教科书教条所说的金融改革出现了“滞后”、“不规范”、“不发达”,未必是坏事。金融资产增长快,也未必是好事,要看前提条件。过去我们曾把储蓄存款不断增长作为工作总结时的成绩讲。现在,金融市场结构丰富后,当信用快速膨胀时,贷款也许增长不快,但可表现为金融资产的急剧增长,这又往往意味着是潜伏着极大的风险。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