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加还是不加? 美联储的问题 全世界的烦恼

加还是不加? 美联储的问题 全世界的烦恼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9月17日19:07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如果美联储果真维持利率不变,将使美国资本市场中的前期已经收敛的风险偏好瞬间提升,推升各类资产价格反弹,同时也将加剧新兴市场动荡,增加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恶化中国的资本外流形势。但不多久,市场将形成更为强烈的对于美联储在今年年底加息的预期,这将有利于美联储届时作出加息的决定。而美联储如果“意外”加息,为了减小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必然在声明强调加息将极为缓慢,并对未来的加息步伐作出明确的阐明。

经济学家俞平康

来源:公众微信号"俞眼看世界"(yy_ksj)

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将在美东时间本周四下午发布其利率政策决定和经济展望。一旦加息,将是美国自2008年将基准利率降至接近于零利率水平以来的、近七年来的首次加息,全球瞩目。市场对是否会在9月加息的预测分歧严重,美联储官员的前期表态也大相径庭。作为曾亲身参与过FOMC会议的准备过程的前美联储雇员,我不可避免的近来被频繁问及对美联利率决定的见解。其实对任何经济问题,我从来都是想得多说得少,因为从来觉得在经济学的殿堂中,自己渺小得甚至不及一粒尘埃。但既然在资本市场中游走,必然需要表态,因为表不表态,是态度问题,说没说对,只是能力加运气。

从经济数据、市场状况、政策操作路径多方面,我认为本次FOMC会议启动加息的概率不大,或者说,从已有的公开信息来分析,我认为最优的政策是维持现有利率不变。理由如下:

虽然美国失业率已持续下降至5.1%,但由于劳动参与率仍然低迷,预示着劳动力市场可能还远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图1)。次贷危机后,很多人放弃找工作而退出劳动力大军。当经济复苏时,随着这些人又回到就业市场中寻找工作,劳动参与率将逐步回升,同时失业率会在短期内小幅回升,而这种迹象还没有出现。停滞不前的工资增长也是佐证。

 

通货膨胀率仍有下滑风险(图2)。作为美联储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核心PCE(即剔除波动较大的能源和食品价格以外的个人消费价格平减指数)7月从前期的1.3%下滑至1.2%,并远没有达到2%的目标水平。

美国加息后,将加剧通货膨胀的下行风险。新兴市场动荡,中国经济走低,对美国的出口不利。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加息后,价格会进一步下跌,为美国通货膨胀率的复苏投下阴影。

目前市场对9月加息预期严重分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加息,可能对美国实体经济造成意外打击。新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核心,是货币宽松时超预期,但收紧时要符合预期,在目前市场预期严重分化的情况下收紧货币政策,将使供给受到打击。

推延加息的成本远远小于错误加息的伤害。紧缩型货币政策的前提铺垫,是市场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预期,为此,央行在加息时多采用在一段时间内,比如一年,按固定步伐持续加息的方法,即加息通道。目前一旦加息后造成通胀下行,经济走低,而导致货币政策逆转,将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声誉和效果带来伤害,也会造成实体经济不必要的波动。虽然货币政策效果有六个月至一年的滞后,要求货币政策的决定应当超前于经济现状,但目前,通货膨胀率还远离目标水平,充分就业也还未必达到,因此即使过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等经济指标走势更趋明朗,市场预期更趋一致时,再加息也不迟。

当然,以上判断的局限性在于:

美联储拥有庞大的经济预测和统计分析团队,特别是其用于中长期预测的基于美国经济特征的复杂的DSGE模型,是我们市场人士和学者们所没有的。也不排除美联储基于其中长期预测分析,显示通胀将持续回升,就业市场将持续升温,而提前采用加息应对的可能性。

美联储拥有的各项调查、比如褐皮书调查和费城联储调查等数据还未公布于众,但可作为美联储内部的政策制定依据。

美联储的加息决定是FOMC委员会12名委员投票的结果,每个投票人考虑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在分歧大的时候投票产生的结果就会有偶然性。特别是部分委员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家(这点与大众对美联储的印象不同),即使在经济学家的队伍中,研究和工作领域也各有侧重。比如耶伦作的劳动经济学研究较多,自然更关注劳动力市场,芝加哥联储主席Charles Evans 作的货币和金融经济学研究较多,自然更关注通胀和金融市场。因此作为市场中的经济学家,我只能说在目前接触的信息范围内,我认为最优的政策应该是不加息。

如果美联储果真维持利率不变,将使美国资本市场中的前期已经收敛的风险偏好瞬间提升,推升各类资产价格反弹,同时也将加剧新兴市场动荡,增加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恶化中国的资本外流形势。但不多久,市场将形成更为强烈的对于美联储在今年年底加息的预期,这将有利于美联储届时作出加息的决定。

而美联储如果“意外”加息,为了减小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必然在声明强调加息将极为缓慢,并对未来的加息步伐作出明确的阐明。

离会议结果公布只有几个小时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本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