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黄益平:不应把金融市场放在实体经济对立面

黄益平:不应把金融市场放在实体经济对立面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9月10日17:32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北大国发院黄益平教授认为金融改革到现在取得了很多成绩。近年来金融改革是进展最快,也是方向最明确的一个领域,并从金融改革政策、前提条件和监管等方面分析了金融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2015年9月7日,【朗润•格政】论坛:中国未来五年的增长与改革暨《北大国情报告:在朗润园读懂中国》新书发布仪式在朗润园举行。北大国发院黄益平教授认为金融改革到现在取得了很多成绩。近年来金融改革是进展最快,也是方向最明确的一个领域,并从金融改革政策、前提条件和监管等方面分析了金融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金融市场规模非常大,但是市场机制没怎么发挥作用

金融改革到现在取得了很多成绩。近年来金融改革是进展最快,也是方向最明确的一个领域。在1978年刚刚开始改革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只有一家金融机构,叫中国人民银行,如今金融体系非常全面而丰富。经济学家喜欢用广义货币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金融资产的规模。中国将近200%,美国是80%。可见,中国金融资产的相对规模已经非常大,甚至M2的绝对规模也超过了美国。中国企业债的规模也已经是全世界第二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都名列全球十大银行。

但是,金融领域的问题仍很突出,政府对金融体系运作的干预还很普遍,而且程度很深。中国的金融抑制程度在全世界排名很靠前,一共有91个国家,中国排在第四位。利率现在还是由央行调控的,汇率是由央行干预的。对于银行对信贷资金的配置以及资本市场谁可以去融资、谁不可以去融资,政府都有发言权。资本项目还有比较严格的管制。

二、两个双轨制的改革路径

中国的经济改革策略实际是两个双轨制。第一个双轨制就是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双轨制。与休克疗法不同,中国的策略是尽可能的发展非国有经济,同时支持国有经济继续发展。这个策略一开始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后来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个双轨制就必然导致要有第二个双轨制,也就是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之间的双轨制。产品市场的价格放开了,由市场来决定资源的配置。但是对要素市场的干预很严厉,劳动力市场到现在为止还有户口制度,金融抑制名列世界前茅,土地市场、能源市场的各种干预都非常多。第二个双轨制其实就是为了支持第一个双轨制。支持国有企业比较简单的做法就是财政手段,但是财政能力有限,所以政府通过直接干预要素的定价和分配来支持国有企业。第二个双轨制里面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金融体系的扭曲。

为什么不一直这样走下去?为什么要继续改革?过去支持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把资金的价格压低,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投资高涨、房地产泡沫。老百姓有了钱没地方投资,房地产成了唯一的渠道。这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在不断的积累。

过去行之有效的政策今天有可能很难再持续了。影子银行发展的一个最简单动机就是规避监管,包括规避对利率的监管。这样的趋势如果延续下去,脱媒会越来越严重。资本项目管制的有效性在不断的下降。

过去的金融体系在支持制造业增长和扩张方面非常有效,但是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动力。过去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包括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以及重工业,现在都不行了,需要形成新的支柱产业。今天要创新,要产业升级,很难靠过去传统的银行来做这个工作。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