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央行官员: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效果待观察

央行官员: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效果待观察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4月20日15:05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央行官员李波近日撰文称,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仍然面临传导是否有效、如何控制副作用等挑战,实施效果还有待观察。他同时强调,在稳增长、调结构过程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协调配合,共同为结构性改革赢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央行官员李波近日撰文称,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仍然面临传导是否有效、如何控制副作用等挑战,实施效果还有待观察。他同时强调,在稳增长、调结构过程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协调配合,共同为结构性改革赢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4月中旬,据路透三位消息人士透露,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将任货币政策司司长。而经《财经》杂志记者从多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处了解到,在张晓慧由货币政策司司长升任央行行长助理之后,其空出的货币政策司司长一职将由现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接任。目前即将履新的司长尚未到新司局任职,但是相关任命已经得到多位央行内部人士确认。

据路透报道,李波在《论“结构性”货币政策》一文中分析指出,一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使得中央银行一边通过特定工具不断释放流动性,一边又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回收流动性,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加大,货币政策传导链条加长,运行更加复杂化。另一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是有副作用的。

“如果使用过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和‘隐性化’。货币政策主要还是总量政策,‘结构性’货币政策是‘不得已而为之’,是辅助性的。”他称。

李波表示,为了合理调节流动性,央行需要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对冲,包括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等。这样的操作导致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商业银行存款”在负债中的比例上升,商业资金大量存放中央银行,可能削弱货币政策的传导。

同时,有些定向宽松政策对央行所购买的资产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可能被削弱,引起资源分配失衡以及市场功能扭曲等问题。而且由于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在资产端可能存在套利空间。

李波并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在稳增长、调结构过程中,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应根据各自特点,协调配合,共同为结构性改革赢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李波强调,中长期看,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信贷资源投向的优化,根本上还是要依靠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他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问题,各种结构性工具的使用应该与国内金融发展和经济结构改革相结合。只有通过有效的结构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上周三,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GDP增速。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幅回落至7%,与预期相符。令人失望的工业增加值数据体现了结构调整的阵痛。

而在GDP公布后的4日,货币政策再度松动。央行周日晚间宣布普降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加大定向降准力度。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表示,此时降准,是为了进一步提供适度的流动性,稳定社会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