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中国央行 > 吴晓灵:市场对货币政策评判存在误区

吴晓灵:市场对货币政策评判存在误区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3月03日09:10分类:中国央行

核心提示:吴晓灵表示,虽然央行不久前采取了降准、降息的操作,但货币政策并没有向宽松的方向发展。目前市场对货币政策评判存在误区,这种误区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手段的变化,当成了央行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央行不久前采取了降准、降息的操作,但货币政策并没有向宽松的方向发展。目前市场对货币政策评判存在误区,这种误区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手段的变化,当成了央行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

在谈到备受关注的货币政策取向问题时,吴晓灵表示,虽然央行不久前采取了降准、降息的操作,但货币政策并没有向宽松的方向发展。

吴晓灵解释说,央行一直强调执行中性的货币政策,即货币供应量保持在GDP增长量加上预计通货膨胀率,再加上2%~3%的不确定性因素的水平上下。只要货币供应量控制在这个范围,货币政策就是中性的。 

吴晓灵认为,目前市场对货币政策评判存在误区,这种误区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手段的变化,当成了央行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 

吴晓灵指出,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取向与联邦基金利率、同业拆借利率为目标,目标利率水平不变,就说明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松紧程度不变。中介目标的确定表明了货币政策的取向,为了实现这个中介目标,央行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对于我国而言,比如当外汇大量进入中国时,央行会通过提供存款准备金利率来做对冲;现在外汇占款减少,央行就需要释放一定基础货币,采取的手段可以是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这些操作都是央行为了满足银行间市场适当合理的流动性的需要。 

吴晓灵还指出,央行目前采取的结构性政策,主要是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种补充政策。总体看,货币政策仍是一个总量政策,结构性政策只是阶段性的、辅助性的手段。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们要客观理解、看待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因素和风险问题。”吴晓灵表示,首先,我们已很难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发展速度,经济发展进入增效提质的新阶段,要积极转变经济方式,不断寻求增长动力。 

吴晓灵建议,要进一步放松市场,释放经济发展的潜能;进一步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以扶持企业发展;继续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保障。同时,要积极关注、化解风险点:一是要注意金融风险的累积;二是要加大处置“僵尸企业”的力度,减少不良资产积累,释放有效信贷,分类运用破产、重组、展期、减息、停息、免息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资金配置;三要合理化解财政债务的存量,通过重组和置换等不同方法科学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存量,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而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吴晓灵认为,这主要是资金的运用效率和方式存在问题,要改变投资渠道不畅以及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状况。她还指出,造成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一个原因是或明或暗的刚性兑付抬高了无风险收益率,金融市场分割导致融资链拉长也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原因。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