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 > 人民币动态 > 中银:跨境业务稳步推进 离岸市场快速发展

中银:跨境业务稳步推进 离岸市场快速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1月06日08:12分类:人民币动态

核心提示:展望2015年,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投资将进一步增长,上海自贸区发展经验可望进一步推广复制,离岸人民币市场竞争和合作加大,这些因素都将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发展。同时,也应关注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包括人民币可能贬值和更大程度的双向波动,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分化导致更多的资金可能流出中国等。

作者:王家强、廖淑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王敏(中国银行贸易金融部)

应坚(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

王卫、吴琼、赵娜(中银国际)

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五周年,各项业务取得显著进展。其中,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在全球保持了第七位的位置;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投融资货币、交易货币和储备货币都长足发展,人民币国际地位全方位提高;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和“离岸人民币指数”较大幅度增长。

展望2015年,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投资将进一步增长,上海自贸区发展经验可望进一步推广复制,离岸人民币市场竞争和合作加大,这些因素都将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发展。同时,也应关注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包括人民币可能贬值和更大程度的双向波动,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分化导致更多的资金可能流出中国等。

总体上,我们对人民币国际化充满信心,未来将会取得更快的发展。

跨境业务稳步推进离岸市场快速发展

——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未来展望

2014年以来,在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各项配套政策加快推出,离岸市场热情高涨,人民币国际化继续较快发展。回顾五年来所取得的进展,人民币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最初的路径规划和市场预期,对中国对外经贸发展、金融体系改革乃至国际货币体系变迁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取得进一步发展,利用好持续的金融体系改革与开放政策红利,发挥好各大银行的主渠道作用,做大做强离岸市场,特别是利用上海自贸区取得的发展经验,为人民币更大范围的使用和更高层次的国际化功能做好准备。

一、人民币国际化五周年进展

纵观过去五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所取得的进展,一个重要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力量驱动为主导,不断放松政策限制,使人民币在跨境使用和离岸市场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同时,在宏观金融监管层面加大中外政府间的合作力度,加快推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保驾护航。这种进展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最初理论界的探讨和政府规划所设定的路线图。下面从政策、职能拓展、离岸市场及主要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情况,对过去五年特别是2014年人民币国际化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简要回顾。

(一)政策回顾

2014年,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出台频度和力度都空前加强。此前的政策主要聚焦于简政放权和经常项目的开放,2014年则进一步推动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并在资本项目开放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第一,人民币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既是国内金融体系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配套措施。2014年11月,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1.2倍,并简化了存贷款利率期限档次。Shibor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不断健全,CD发行交易稳步扩大。12月,存款保险制度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再向前迈进一步。汇率市场化改革节奏也有所加快,银行间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浮动幅度从1%扩大到2%,柜台报价区间从2%扩大到3%;央行大幅减少外汇干预,人民币双向浮动弹性增强,汇率预期分化;银行间市场先后开通人民币对英镑欧元、新加坡元、新西兰元和韩元等货币的直接交易,进一步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

表1. 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大事记

类别

时间

大事记

利率市场化

1、央行利率

1998年3月

2004年3月

放开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

2、货币市场利率

1996年6月

1997年6月

2005年

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放开债券市场回购利率和现券交易利率

贴现利率与再贴现利率脱钩,实现市场化

3、存贷款市场利率

2000年9月

2003年11月

2004年10月

2004年11月

2013年7月

2014年11月

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

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下限

放开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

放开1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

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

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到1.2倍

4、债券市场利率

1998年9月

1999年9月

2007年1月

放开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市场化发行利率

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企业债参照Shibor利率报价

5、市场利率基准

2007年1月

2013年9月

Shibor利率正式运行,提供1年期内产品定价基准

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

汇率市场化

1、汇率形成机制

2005年7月

2007年5月

2012年4月

2014年3月

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从0.3%扩大到0.5%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从0.5%扩大到1.0%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从1.0%扩大到2.0%

2、货币直接交易

1994年4月

2010年

2012年6月

2013年4月

2014年

银行间市场开通人民币与美元直接交易

8、11月人民币分别与林吉特和卢布开通直接交易

人民币与日元开通直接交易

人民币与澳元开通直接交易

先后开通新西兰元(3月)、英镑(6月)、欧元(9月)、新加坡元(10月)、韩元(12月)的直接交易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第二,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迈出新步伐。过去几年,跨境人民币政策主要集中于经常项目或资本项目下的直接投资与跨境人民币放款。2014年,证券投资进一步放松管制,推动金融市场不断深化。其中,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推动境内机构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加快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正式启动“沪港通”,扩大RQFII试点,允许以人民币开展境外证券投资(RQDII);允许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行业务等。特别地,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先试先行取得进展,在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投融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等5大方面不断积累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表2.中国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大事记

类别

开放进程大事记

一、经常项目

1996年12月,我国宣布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一)货物和服务

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2011年,试点放开至全国。

(二)收益

(三)经常转移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

到2014年4月,我国资本项目不可兑换有4项,占比10%

(一)资本项目

(二)金融项目

1.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ODI

2006年7月,取消企业境外投资购汇额度控制;2011年1月,允许开展人民币ODI;

外商直接投资FDI

2011年10月,允许开展人民币FDI;2013年9月,允许境外机构以人民币投资境内金融机构。

2.证券投资

2002年12月,QFII制度;2006年4月,QDII制度

股本证券

2007年,试点个人投资海外证券;2014年11月,“沪港通”开启,开展QRDII试点。

债务证券

中长期债券

2005年3月,允许国际开发机构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2007年,境内人民币国债登陆香港;2012年,伦敦发行人民币债券

货币市场工具

2010年8月,允许外资银行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2011年12月,开展RQFII试点

3.其他投资

贸易信贷

2013年,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

贷款

2012年12月,前海试点跨境人民币贷款

货币和存款

2004年,香港开始个人人民币存款等业务

其他

2004年,允许个人购汇转至境外;2007年额度提至5万美元

三、储备资产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第三,国际合作加快。截至2014年11月,与我国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达到174个,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占同期海关进出口比重超过15%。2014年,瑞士、斯里兰卡、俄罗斯、卡塔尔、加拿大等5家央行与我国央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前我国已与28家央行签署互换协议,规模达到3.1万亿元人民币。英国、德国、法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卢森堡和卡塔尔等8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央行签署清算安排,使清算行总数达到12个。截至9月底,已经有169家境外机构进入我国银行间市场,超过30家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二)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进展迅速

目前市场上较有影响力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显示,人民币国际化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中国银行2013年开始编制“跨境人民币指数(CRI)”和“离岸人民币指数(ORI)”,定期综合反映人民币国际化在流量和存量方面的发展水平。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0月CRI指数值为242点。2014年CRI走势有以下特点:一是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走势,一季度达到最高点后缓慢回调,7、8两个月回落明显,9月单月指数重拾上升态势;二是直接投资项下人民币使用更为活跃,是各个指数上涨月份拉动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三是人民币在跨境循环中保持净流出,但净流出规模持续减少,这也代表人民币在跨境收付中的使用不断趋于平衡;四是人民币境外使用范围扩大、活跃度提升。亚、欧、美、澳洲人民币的使用快速增长,人民币保持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地位。

2014年三季度,ORI指数为1.19%,较上季度上升0.06个百分点,创下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使用水平的新记录。资本项目下的资金流动推动人民币在离岸金融市场使用水平提高。三季度德国和韩国新获得RQFII额度各800亿元,“沪港通”正式开放,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使用渠道拓宽,境外人民币用于权益类投资的规模增加,提振了指数整体表现。离岸人民币中心的规模和范围继续扩大,韩国成为新的热点地区,人民币存款大幅上升;美国与中国的跨境人民币收付量增长迅速;加拿大、新加坡等地人民币外汇交易增长突出。同时,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人民币利差缓慢收窄,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和接受度增强。

对比来看,渣打银行环球人民币指数(RGI)反映香港、伦敦、新加坡、台北、纽约、首尔和巴黎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存款、点心债、国际付款和外汇交易等四项业务增长情况,2014年10月升至2016点,同比增长64.5%。人民大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综合反映人民币在贸易结算、金融交易和官方储备中的发展动态,在2014年三季度末达到2.01%,同比增长76.3%。

(三)国际货币职能全面扩展

2014年,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在支付结算、投资与融资、外汇与大宗商品交易以及国际储备等方面的职能都得到全面扩展。

第一,国际支付与结算。根据环球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统计,到2014年10月人民币在全球所有货币中的国际支付市场份额为1.59%,年内持续巩固了全球排名第七的地位。在161个与中国内地和香港有人民币收付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中,50个地区的人民币支付占比超过10%,比上年继续增加。2014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跨境收支占中国全部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例已经从2010年的1.7%上升到近25%。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资料估计,2014年前11月,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达到6.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52.8%。其中,跨境货物贸易结算额占海关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22.3%。总体上看,经常项目的人民币跨境使用已实现全覆盖和充分便利化。

第二,跨境与离岸市场投融资。2011年1月,中国允许境内机构以人民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2011年10月允许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到境内开展直接投资,2013年9月允许境外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投资境内金融机构。截至2014年11月,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已达1.8万亿元。

在跨境金融投资方面,2010年8月允许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2011年12月开展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支持境外机构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截至2014年9月,169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RQFII试点额度达7400亿元,86家境外机构获得试点资格,累计获批投资额度2833亿元。2014年11月,“沪港通”和RQDII试点启动,成为跨境资本市场投资的加速器。

深圳前海与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也推动了人民币在跨境融资中的使用。截至2014年9月底,前海跨境贷款备案597亿元,实际提款113亿元;8月底上海自贸区跨境贷款累计174亿元,跨境资金池归集272亿元,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2014年前9个月,月均人民币贸易融资金额280亿美元,仅次于美元。

各项配套安排有序展开,促进了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继港澳台地区之后,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首尔、巴黎和卢森堡等地人民币清算安排陆续建立,人民币境外循环使用的渠道和机制不断拓展,有效支持人民币成为区域计价、结算及投融资货币。2014年三季度末,主要离岸人民币市场存款余额约1.9万亿元,人民币存款证(CDs)余额2784亿元,人民币债券余额5031亿元。特别地,2014年前三季度香港点心债发行量达1636亿元,比2013年全年的1166亿元高出40%。

第三,外汇交易。人民币汇率波动变化对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人民币汇率从单边升值转为双向波动。2014年上半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后出现较大幅度贬值,6月份重返温和升势,年底又出现贬值迹象。伴随着离岸人民币汇率对在岸市场的贴水发生变化、价差逐渐收窄,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更趋成熟,各种对冲需求增加,期权、结构性产品等层出不穷。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日趋活跃,2014年9月份成交金额为4.6万亿美元,占所有货币成交金额的2.8%,排名已升至第6位,表明人民币作为国际交易货币的功能已达到较高水平。伦敦和香港成为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最活跃的市场,2014年上半年伦敦日均人民币外汇交易量达到546.5亿美元,同比增长145%;伦敦人民币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量分别占离岸市场的58%和52%。

第四,国际储备。目前人民币已经初步实现了国际储备货币功能。从市场信息看,目前至少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投资人民币资产。中国人民银行透露,截至2014年10月底,超过30家央行或货币当局已经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七大国际储备货币。按照IMF公布的七大储备货币在全球的占比,人民币占比已经高于瑞郎0.27%的比例。英国政府在2014年10月发行了首笔30亿元人民币国债,并纳入国际储备,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责任编辑:姜楠]